公元前七世纪前。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这一天,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们无比期待,美好天长地久。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是因为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一、夏至物候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
螗(táng)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知了”,俗称为“都了”。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
二、夏至习俗
1、吃凉面
谚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
民间传说,夏天吃热面,有 “避恶”之意。吃热面以驱除邪恶,用多出汗的方法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为家人祈求身体康健之寓。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冷淘面”就是今天的凉面。
古人还有夏至吃“长命菜”(即马齿苋)的习惯。
2、赠送夏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头戴枣花
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4、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三、夏至食俗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
1、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北京人爱吃饺子,“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所以很多节气,北京人都要吃饺子庆祝,可见饺子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2、山东:吃凉面条
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有的地方还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3、江苏:夏令三鲜少不了
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夏至这天到娘舅家吃饭,舅家一定会拿出苋菜和葫芦做成的菜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也有到外婆家吃腌腊肉的,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4、西北地区:夏至吃粽子
夏至食粽子,并取菊为灰来防止小麦受虫。
5、广东地区:汤汤水水好滋补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鲫鱼黑豆汤、药理排骨汤,葱花豆腐汤,冬瓜扁豆瘦肉汤等。 煮红、绿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饮银耳木瓜糖水、凉豆浆、甘蔗水、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6、江南
江南一带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不仅食“麦粽”,还将“麦粽”互相馈赠。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吃,俗谓“夏至饼”。
四、夏至养生
在中医养生理中,夏至阳气最旺的时节,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过后,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要注意滋阴。
1、安排午休,避免暑气伤身
夏至炎热,暑气太盛,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所以,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正午太阳最炽热的时候,同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开午时最炎热的时候,二可解除疲劳。
另外,夏日炎热,汗孔张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感冒。睡觉时,不宜风扇直接对着人吹,有空调的房间温度不宜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温水洗澡,消暑防病
夏天炎热,很多人贪凉,而用冷水洗澡,这是不适当的做法。
特别是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会引起寒湿痹证等疾病。
每日用温水洗澡,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3、听慢音乐,调息静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夏季也属火,所以,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
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4、夏至饮食 ,吃咸补心
夏季多汗,人体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容易外热内寒,冰冷食物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会寒伤脾胃。
夏季夜短,晚上少吃肉、面、生冷、粘腻物,否则引腹胀、吐泻等病。
建议饮食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
五、夏至农事知多少?
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另外,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对各种农事活动的影响:
防病虫害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中耕培土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牲畜防暑
夏至时节,气温增高,因此应该给牲畜搭建遮阳棚,保持场地通风良好,同时搞好动物及圈舍环境卫生,保证供给充足饮水,同时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法,多次少量,可在饮水中加入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防暑。
六、夏至意境
东边日出,西边雨
昼夜云机,快雨快凉
小荷已露尖尖角
凉得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
杏满枝头
新雨山头荔枝熟,红云几万重
杨梅满山红
时令蔬果轮番登场
竹林东风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