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山西省中医院」
“冬养三九,夏治三伏”。如今夏至即将来临,人体内的阳气由此也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为旺盛的阶段。三伏天,意味着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期来临。山西省中医院已经连续几年开展了“冬病夏治”活动。去年,我院的“冬病夏治”贴敷病例达12214余例,涵盖了内科、肺病科、耳鼻喉科、脾胃科、骨科、推拿科、风湿科、儿科等众多科室,涉及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儿科疾病、慢性皮肤病、妇科疾病等,对于一系列急性慢性疾病效果良好,为患者驱风散寒,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使以往在冬季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减少复发。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它利用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最疏松之时,治疗寒湿性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特色疗法
很多人认为冬病夏治就是贴膏药、打伏针,但是,你也许不知道,中药内服、艾灸也是冬病夏治的疗法。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我院今年采用穴位贴敷、艾灸疗法及内服中药三位一体的疗法,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辨证施治,可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温通经络,达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三伏补
中药内服:即“三伏补
冬季进补,是为夏季储备能量,而夏季进补则是为冬季准备阳气。春夏之时,人体内的阳气比较足,而病邪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是治疗一些疾病的好时机。除了人们熟悉的中药贴敷、拔火罐等,服用中药汤剂同样具有调和气血和通经活络等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方便,更全面。尤其适合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
中药内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冬病夏治的疗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体质状况,结合苔脉辨证论治,可选方用药调理。通过服用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以起到扶阳祛寒、调畅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达到冬季不生病、少生病或减轻症状的效果。通过中药内服的调理,对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女性宫寒痛经症等还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三伏贴
中药外敷:即“三伏贴”
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穴位贴敷一般选择在夏季三伏天进行。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症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三伏灸
针灸:即“三伏灸”,尤其是艾灸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它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药物的作用和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其 他
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穴位贴敷疗法已被证明是较有疗效的一种中医疗法,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甚至有副作用,并不能包治百病。冬病夏治常须配合药膳食疗(如做菜常用生姜、常用茯苓山药煮粥等),禁食生冷以防耗伤阳气、少食肥甘厚味以防助湿生痰、慎食海鲜等发物以防诱发过敏。皮肤过敏或有破损或有疮疖者、疾病发作时、有严重疾病者、或经医生诊察后告诫不适合者,都不宜应用三伏贴。还可配合凉水洗脸、游泳锻炼、呼吸操锻炼等体育锻炼措施。
· END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亦可给我们留言
谢谢
▼
山西省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ID:sxszyy6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网络,如侵删,微信:gjx515702136
▍版权:山西省中医院,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