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为他人着想 捐献热血 分享生命”。无偿献血工作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无偿献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帮助挽救数百万生命,而且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在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在天灾人祸中也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为了鼓励更多的健康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这一天也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并鼓励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献血,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作表率。献全血后间隔半年以上可再次献全血、间隔三个月以上可献成分血;献机采成分血15天后可再次献成分血,间隔28天后可献全血。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进入快速增长期,血液供应与需求存在缺口,很多地方因为血液紧张、有时甚至无血可用,导致出现手术推迟、输血治疗暂停的现象。同时社会上对义务献血存在认识度不够,存在误解的情况。
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健康人定期献血对健康是有益的:
1、献血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当机体铁储备水平增高时可导致氧自由基增多,氧自由基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病几率)。有规律的献血可使机体的铁储备降低、LDL-C/HDL-C比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随之降低。2015年《Transfusion》杂志上发表的SCANDAT数据,也证实了:献血次数每增加一次,则未来5年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5%。澳大利亚人哈里森现年74岁,因为拥有罕见的RhD阴性血液,他从18岁开始每隔数周无偿献血一次,56年共献血984次,他的血液成功救治200万的病人,并因此打破了献血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适量献血可以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延年益寿。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更新一次需要4个月左右,献血后人体的调控机制会命令骨髓增加造血速度,补充丢失的血液。由于献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3、经常献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当你因为爱心献出血液时,自己和家人也能获得用血保障。黑龙江献血条例规定:无偿献血者本人自初次献血30日起,凭本人身份证和《无偿献血证》可享受以下政策:①5年内免费享用献血量3倍的血量;②5年后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③5年内献血量累计满600毫升以上的,10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④5年内献血量累计满800毫升以上的,15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无偿献血者的配偶或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量,可以享受与献血者献血量等量的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及配偶或直系亲属免费用血时,先交付用血费用,凭《无偿献血证》、用血结算收据及有效身份证件等材料到原采供血机构报销。所以说,在你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同时,自己和家人也获得了一份保障。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情绪;献血前一天不要吃高脂肪和色素多食品,例如油炸食品、牛奶、豆浆、花生等;不能吃药;不能饮酒;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压住针眼不少于10分钟;针眼处24小时内不要沾水;不要暴饮暴食;不做剧烈运动,采血侧手臂不要提重物。
供稿人:血库
联系电话:04537331230
主任:林士海1394637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