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的健康被出汗“盗”走了吗?

来源: 吉林卫生计生/jian-kang-ji-lin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

出汗的方式、部位、数量、颜色和气味发生改变时,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


自汗:

一些人稍一活动,甚至安静时都会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多因气虚不固所致,同时可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盗汗:

睡汗出,醒后汗止。这多因阴虚内热所致,可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干等症状。有些人甚至同时出现白天活动后出汗、夜间入睡后出汗不止的现象。这类人同时伴有身体冰凉、经常感冒、白天精神不振等表现。


战汗:

全身战栗后汗出为战汗,是热性病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冷汗:

有些人存在畏寒肢冷出汗,伴有神萎便溏、面色苍白等情况,这多因阳气虚足所致。


其他:

老年人气喘而额头汗出,则多为虚症;重病突然额汗大出,属危象,应高度重视;妇女产后体质虚弱,往往也会出虚汗;手心多汗是精神过于紧张或者体质虚寒;胸口出汗属于气阴亏虚或思虑过度。


若虚汗持续时间过久,可能出现神疲倦怠、四肢无力、易感冒等症状,损害健康、诱发疾病,儿童更为明显。因此,治疗虚汗首先要找原因,疾病引起的出汗要止汗治病,因病后体虚导致的出汗要止汗调养。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额头出汗
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去医院检查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
肺气不足
=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建议每天用双手打双腿。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颈部出汗
内分泌失调
=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颈部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最好去医院检查。

胸口出汗
脾胃失和
=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体内脾胃失和。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腋下出汗
汗腺过大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汗腺直径过大。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进行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手脚心出汗
脾胃湿热


如果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背部出汗
阴阳虚弱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

寒湿气容易从5个主要通道进入身体。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受“寒”。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1
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2
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3
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妇科各种疾病,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
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
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来源:健康吉林12320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