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青年生日当天心脏骤停,烟台山医院80分钟心肺复苏,开通血管, 抢救成功

来源: 烟台卫生计生/ytwjwgw


今年的6月11日是船员赵先生的30岁生日,他和朋友在烟台一起为自己庆生。不料,当晚他突发心梗,心脏骤停,危在旦夕!在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心导管室医护人员为他做了80分钟的高强度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超过了6600次,电除颤20次,及时开通血管,挥汗如雨地抢救了2个多小时,最终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柳海滨坦言,“这是我工作21年来,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抢救。”

惊险:生日当天突发心梗,多次心脏骤停

深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先生感到有些胸闷、胸痛,他便自己打车来到了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心电检查显示:ST段略有抬高,“当时,我们考虑患者可能是心梗,建议他等一下肌钙蛋白检查的结果,做个冠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是否为心梗。”柳海滨这样建议赵先生,但赵先生有所犹豫,考虑是否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就在赵先生考虑的过程中,他突然出现了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我们马上对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电除颤,并立即通知心内科和心导管室,做好冠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准备。”柳海滨表示,当时,急诊科医护人员为他做了20分钟的心肺复苏和6次电除颤。不久,患者恢复了心跳、意识,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赵先生被推往心导管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再灌注,才能赢得心肌、赢得生机!”

坚持:80分钟心肺复苏,及时开通血管

12日凌晨1:00,刚进心导管室大门,赵先生又出现了心脏骤停、室颤。“急诊科、心内科、心导管室医护人员接着为患者做心肺复苏,这一次的心肺复苏共计57分钟,在做心肺复苏的同时,我们每隔2到3分钟为患者做一次电除颤。”心肺复苏,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经常做,但要做57分钟持续的,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绝对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位患者平日里喜欢健身,体格健壮,他的胸廓格外结实,根据心肺复苏的技术规范,每次按压的深度都要保证5到6厘米。一般人连续按压2分钟以上就有累的感觉,而这57分钟的胸外按压基本上都是由我完成的。”柳海滨粗略地算了一下,加上此前在急诊抢救室里做的20分钟心肺复苏,他一共为患者做了6600次胸外按压。“按到最后,体力几近透支,但想到多按一下,患者就会多一丝生还的希望,还是坚持了下来。”


1:57分,奇迹出现了,患者心跳恢复。紧接着,早已做好准备的心内三科副主任杨芳、主治医师张蔚丽赶紧为患者做冠脉检查,“造影显示,患者的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远段无血流。他所患的是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梗,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必须马上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灌注。”杨芳表示,她们紧接着迅速为患者手术,植入支架,患者闭塞的血管开通,手术成功。“手术期间,患者再次发生室颤,我们一边为患者除颤一边紧张有序的为患者手术。正是因为心里有着不甘心、不放弃的念头,再加之此前有效的、持续的心肺复苏和科室之间的配合,才保障顺利完成手术,挽回患者生命。抢救成功后,我和柳海滨兴奋地握了一下手,说了一句,‘合作愉快!’这其中的成就感只有经历过的医护人员才能体会到。”


3:00,意识恢复后的赵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6月14日,他被转到心内三科住院留观。目前,他已基本康复,再过两天就能出院。

提醒:心梗“年轻化”,持续剧烈胸痛要当心

心梗,很多人都认为是“老年病”,年轻人不可能得这个病。殊不知,心梗正在“年轻化”,像赵先生那样,30多岁、40多岁的青年人患心梗的情况并非个例。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梗起病急骤、症状凶险,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率更高。据悉,赵先生无既往病史,平时喜欢健身和运动,不抽烟、不喝酒,但喜欢吃肉,爱喝碳酸饮料,出汗多,喝水少,工作两班倒,常值夜班。据杨芳介绍,生活不规律和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有工作压力大等都会成为心梗的诱因。年轻人健康意识淡薄,平时不注重健康管理,对自己的身体“不在乎”,都会导致心梗发生或贻误病情。


杨芳告诉大家,“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健康体检,可减少心梗的发生。如果突然出现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应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的可能。一旦发生心梗,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平卧休息,立即拨打120,尽快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此外,当我们周围有人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为他做心肺复苏,在关键时候,或许能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