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丹毒综合防治方案
猪丹毒又名“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分布广泛,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6-8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
病原介绍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本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本病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3周,阳光下可存活10天,腌制剂存活3-4个月。本菌对高温较敏感,在55℃加热15分钟或70℃加热5分钟可杀死,煮沸后很快死亡。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3-12个月龄的猪,人亦可感染此病。病猪、病愈猪以及健康带菌猪都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猪、带菌猪经粪便、尿液排出的猪丹毒杆菌,通过饮食经消化道而感染,本病也可通过(蚊虫、蝇、虱等吸血昆虫)损伤的皮肤传播,潜伏期最短24小时,最长9天,一般为3-5天;
临床病状
(1)急性败血型:体温42-43℃以上,高温不退,躺卧在地,不愿走动,伴有呕吐、结膜充血和水肿现象,有跛行或后肢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个别猪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疹块型):轻型猪丹毒,发病后2-3天在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一方块形、菱形、圆形、三角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指压褪色,俗称“打火印”;
(3)慢性型(慢性关节型):慢性内膜炎型,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呼吸困难,听诊时有心杂音,出现消瘦和关节变形及皮肤坏死、变黑等现状;
病理剖析
皮肤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红斑或疹块;肺部肿大,表面斑点状出血、水肿,暗红、粉红构成花斑样外观;肝部肿大,暗红色且质度脆弱;脾高度肿大,呈樱红色;肾部呈暗红色且有少量出血点;外观肿大,淋巴结有明显增大。慢性型在瓣膜见有灰白色血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一,呈菜花样;关节肿大、变厚,有黄色或红色稍混浊液体。
预防方案
免疫接种:仔猪注射猪丹毒疫苗,按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一般免疫期为6个月;
环境消毒: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猪栏、用具等保持清洁,做到定期消毒;疫期采用碘伏(1:1000比例稀释)带猪消毒,菌毒消(1:500比例稀释)轮换、交替喷洒,每日一次,连续使用5-7天,空栏可用烧碱或石灰消毒;
药物保健方案推荐
方案一:每1000Kg饲料或2000Kg水添加阿克维1000g+PC核苷粉2000g,连用7天;
方案二:每1000Kg饲料或2000Kg水添加菌毒先锋2000g+黄金多维2000g+双黄连颗粒2000g,连用7天;
方案三:每1000Kg饲料或2000Kg水添加克拉先锋2000g+板清颗粒2000g+赛多维2000g,连用7天;
治疗方案推荐
方案一:混感头孢全治(A+B)2套用于50Kg体重,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
方案二:高热产复康(1套)或赛呋欣(1支)+热福欣(1支)用于100Kg体重,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方案三:瑞克卫(1支)+热福欣(2支)用于200Kg体重,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专家提示
疫情期间,建议全程配合1000Kg水添加黄金多维1000g或热毒混感康1000g饮用,用于预防应激反应,减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