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设备 新项目,早期诊断开启医学检验新篇章

来源: 邳州市中医院/pzszyy86222070

提示点击上方"邳州市中医院"关注我!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保证医疗质量,减少临床误诊的有效途径,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有效手段。近日,我院检验科引进一批新设备已投入临床使用,大大提升了检测速度和检验的准确度、精密度,拓展了检验科业务范围和工作质量,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

2018年下半年我院检验科凭借现有的医疗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血清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

血清前白蛋白(PA)


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运输蛋白,因电泳时位于白蛋白(Alb)之前而得名。P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结合、运输维生素A和甲状腺素,从而参与它们的调节。此外,PA还具有胸腺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成熟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在抗肿瘤方面有潜在的作用。检测血清PA意义在于:


1、肝功能受损早期诊断指标

肝脏病变时血清PA变化较ALT早,部分肝病患者血清ALT正常而PA降低。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发病1周内,PA变化(降低)较血清ALT 敏感。


2、营养缺乏的早期诊断指标

PA以其短半衰期和高色氨酸含量,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蛋白质和(或)热卡缺乏的灵敏指标。在无感染的情况下血清PA降低,是营养缺乏的早期诊断指标。


3、负相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感染或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性时相反应期间,PA可降低。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DD与FDP联合检测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 FXⅢa 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FDP 反映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多种碎片的含量,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纤溶活性亢进(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不高,而FDP水平高。其他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D-二聚体和 FDP 的检测对于诊治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DVT)、肺血栓栓塞(PTE)

必须指出,DVT 和 PTE 是同一疾病静脉血栓(VTE)在不同脏器中的表现。临床上,在诊断 DVT 时必须要考虑 PTE,在诊断 PTE 时必须要考虑 DVT,防止漏诊和误诊。

D-二聚体和 FDP 检测对 VTE 的价值在于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检测阴性患者,仅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 天),纤溶活性降低。

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些非侵袭性的诊断方法,如静脉加压超声、CT 和磁共振等。D-二聚体和 FDP 检测安全、简单、快速、经济、敏感性高。对于临床疑似 DVT 患者,需联合采用 DVT Wells 临床危险度(PCP)评分法和 D-二聚体检测进行排除诊断。


2、在 DIC 诊断中的意义

DIC 诊断中 D-二聚体和 FDP 的诊断效率远远高于 PT、APT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 TT 等。 因 D-二聚体和 FDP 可以提供快速、特异的诊断指标,D-二聚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DIC 的严重程度,FDP 可以用于诊断确定后病情发展的监测,抗凝血酶 III(AT-III)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肝素治疗的有效性,联合 D-二聚体、FDP 和 AT-III 检测已成为诊断 DIC 的最佳指标。


3、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区别

原发性纤溶指纤溶激活物直接激活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产物 FDP 增高,与凝血系统和血栓无关。

继发性纤溶指凝血系统激活后在激活纤溶系统,使 Fg 和 Fb 同时降解,产生FDP 和 D-二聚体。


检测结果可以从下列因素进行分析:

FDP(-)和 DD(-):纤溶活性正常,见于正常人。

FDP(+)和 DD(+):纤溶活性亢进,见于 DIC、溶栓治疗。

FDP(+)和 DD(-):FDP 假阳性,见于肝病等;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FDP(-)和 DD(+):FDP 假阴性,见于 DIC 等;DD 假阳性。


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在溶栓药物(SK、UK、rt-PA 等)的作用下,血管内的栓子被迅速溶解,血浆中 D-二聚体和 FDP 明显增高,当血栓被完全溶解后,血浆中 D-二聚体和 FDP 快速下降,2 周后恢复至正常。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溶血栓药物用量不足,血栓未能完全溶解,D-二聚体和 FDP 在达峰后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溶血栓药物用量过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出血发生率高达 5%~30%。有人建议维持 FDP 在300~400μg/L,Fg 在 1.2~1.5g/L、TT 在正常对照的 1.5~2.5 倍为最佳安全、有效指标。由此可见,在溶血栓过程中于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 D-二聚体和 FDP 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5、对术后 LMWH 治疗的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D-二聚体是监测术后凝血激活情况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预防治疗的良好指标。


6、在恶性肿瘤中的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伴有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血浆 D-二聚体和 FDP 往往升高, 且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


7、其它

D-二聚体和 FDP 在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肝脏疾病、脑血管病、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等疾病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法国斯塔高全自动血凝仪



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补体C3、C4

1、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
增高: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等。


2、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降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妊娠后期等。


3、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增高: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等。
降低:蛋白丧失性胃肠炎、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


4、补体C3含量测定临床意义:
       C3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在机体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1)、补体成分消耗增加: 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
3)、补体合成不足: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5、补体C4含量测定临床意义:
         传染病、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的早期,血清C4含量可因合成增加而升高,可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参见补体C3含量测定),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C4水平可高出正常人8倍之多。其降低原因亦同于C3,临床上,C4的遗传缺损可引起全身性SLE、肾小球肾炎、反复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慢活肝。在病程活动期时,C4水平更呈显著降低,尤其是SLE,降低早于其他补体成分,回升晚于其他成分。对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前C4降低,后者多数正常。此外还见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复发性血尿、IgA肾病、Henoch-Schonlein紫癜、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IgA遗传性缺乏症、麻风病等多种疾病。


德国西门子特定蛋白仪


责任编辑/于彬文字排版/彭雅楠、杜威 摄影/王伟、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