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是无言的劝诫、有力的警示,唯有心中有戒,做到言有所畏,心有所敬,行有所止,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
什么是戒?《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戒,警也。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指人持戈警戒发生意外情况,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上出现过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始终流淌着“守规矩、重戒行”的价值取向。儒家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主张“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佛家讲以戒为师,杀、盗、淫、妄、酒是基本五戒;道家讲不妄动、守清静、归善行、心无欲、行至柔,以此约束思想言行,防恶避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戒”有着严格的要求。
无知则无畏,思想的田园若不及时种上庄稼,杂草就会蔓延。
心中有戒,要用中华优秀文化涵养自己。明代王阳明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中有戒,就要去恶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推己及人,在心中竖起“定海神针”,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忘初心,守住本来,继续前进。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的过错都是从存小过、犯小错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
心中有戒,要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时刻保持清醒警觉,守住防线,不逾底线。要独坐防心,越是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要谨言慎行,不做失德失范之事。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一个人诚与不诚、欺与不欺、诈与不诈,所作所为,起心动念,其言行也尽现。心中有戒,要从眼前人、当下事做起,从不该做的不做,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做起,追求“慎独”的境界。
一滴墨水滴进清水中,迅速污染,很难清除。恶友就像墨水毒药一样,会污染自己,毒害自己。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心中有戒,就要坚守原则,胸怀坦荡。鲜花盛开,则蜂蝶自来。心中有戒,还要加强修养,提升品德,吸引高尚的人,与高尚为伍。
心中有戒,更要淡漠宁静,知足常乐,悟透“家宅万栋,夜寝不过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的道理。深刻理解人空手来到这个世界,最终全都松开手离开这个世界,不要贪婪成性。
心中有戒,一定要净化朋友圈,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要善于结交敢于当头棒喝、及时指出自己缺点错误的朋友。
心中有戒,要敬畏言行。
东汉时期,杨震迁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门生王密任昌邑县令,夜送十金,说“幕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以为瞒天过海,实则自欺欺人,最终误己。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