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专栏 | 无私奉献 真情援疆——记董敏峰(浙江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专家、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手麻科副主任)

来源: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xjaksdqrmyy

2017年2月22日,对于董敏峰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作为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员,这是董敏峰第一次踏上白水之城——阿克苏的土地。

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麻醉科的董敏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家人的期望,跋涉近五千公里,横跨祖国东西,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工作。

临行前,家人的鼓励与支持,让董敏峰更加坚定了援疆的决心。“援疆,不是一个人的援疆,而是整个家庭。”坐在前往阿克苏的飞机上,董敏峰这样想到。

刚刚踏上阿克苏土地的董敏峰并没有时间去观赏这座美丽的白水之城,第一时间就和医疗队的同事们进驻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马不停蹄展开了援助工作。短短几周时间,董敏峰就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对麻醉科的人才结构、仪器设备及各项技术指标有了全面的了解,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援疆任务!

董敏峰发现,医院麻醉科的设备和器材相对短缺,科室人才不足,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展开。面对着这些问题,董敏峰突然明白了援疆医疗队工作的真正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即使倾尽全力,我也要在这里带起一支高水平的麻醉队伍”,她说。

明确了方向的董敏峰,立即行动起来。科室发展的基础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材,董敏峰便主动联络后方浙江省肿瘤医院,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光棒可视喉镜、喉罩等设备价值4.5万元,高值耗材支气管封堵器价值1.8万元,麻醉专业书籍数册价值5000元。董敏峰还多次联系后方专家赴阿进行技术与理论的指导,开展《浙阿困难气道研讨班》《浙阿麻醉深度研讨班》等相关培训班数十次,同时,邀请后方专家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手术示教,并与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在董敏峰的不懈努力下,手麻科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科室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董敏峰十分注重培养科室医生的麻醉理念。从事麻醉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的她有着一身过硬的本领。她经常向大家传递舒适化精细化个性化麻醉管理的理念。她要求麻醉医生,无论手术病人的病情轻重与否,手术大还是小,年龄高或是低,一定要亲自访视,仔细判断病人能否承受麻醉药品对生理的干扰。“麻醉医生的工作已从麻醉学走向了围术期医学,不仅要守护手术中病人的生命,还要关注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恢复情况,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董敏峰的麻醉理念,在实际运用中取得明显的成效。2017年5月,患有恶性肿瘤的邓女士来院就诊,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的她术前心情一直很低落。董敏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邓女士耐心交谈,开导和鼓励她,平复了病人大起大落的情绪,同时,针对邓女士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手术当天,邓女士情绪稳定,麻醉平稳而顺利,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手术后的邓女士恢复非常快,为了感谢董敏峰,邓女士还专门制作了一面“舍家报国,倾情援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16字锦旗送到董敏峰的手中。

董敏峰以开阔的眼界,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专业技术为麻醉医务人员打开了全新的工作视角。一年半来,董敏峰参与喉罩置入、单肺通气、困难气道处理等手术麻醉教学500多例,开展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B超下神经阻滞、深静脉穿刺等新技术新项目100多例。在董敏峰的全力帮带下,手麻科可以自主开展单肺通气技术、光棒的应用技术、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技术、神经阻滞技术、喉罩置入技术、困难气道处理技术等。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的阿克苏地区本地麻醉医疗队伍在董敏峰的帮助下逐渐培养了起来。

除了业务工作上的悉心帮带,董敏峰也非常热衷于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她先后参与各类爱心义诊活动10余次,为近300多名群众提供了疾病预防、科学用药等方面知识的咨询服务。董敏峰和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义诊团队的真情付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董敏峰积极报名,先后5次下乡开展结对认亲。阿利木·安外尔是董敏峰在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塔木托格拉克村的亲戚。每次来到阿利木的家,董敏峰都要带上一大堆吃的用的,同时也不忘送一些常备药品,这让阿利木非常感动,两个人你来我往,话家常、问寒暖,民族团结友谊之花在他们的细心浇灌下茁壮成长。

在阿克苏一年半的时间里,董敏峰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西北的风霜雨雪、旷野骄阳中,谱写着“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大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