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离别季丨刘晓钦:一片丹心在新和

来源: 新和县人民医院/xjxhxrmyy


人物卡片


刘晓钦

男,1985年12月生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疆期间任新和县人民医院消化胃镜科主任

       “我们新疆好地方,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溶化灌农庄...... ”豪迈的新疆民歌唱出了新疆独特的美丽。一望无际的草原、绵延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千年不倒的胡杨,新疆的美,庄严大气,令人向往。


        2017年2月,带着各级领导的殷殷嘱托,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新疆的向往和憧憬,我背上行囊,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挥别亲友,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新和,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生涯。

初到新和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古“丝绸之路”天山南麓北道,国道314线横贯县境东西。这里气候干燥寒冷,降水稀少。从阿克苏到新和,一路上是漫天飞舞的黄沙、荒凉而没有尽头的戈壁、光秃秃的树杈。


        来到新和县人民医院,看着简陋的医疗设备和稀缺的医疗人员,我不禁问自己:“真的能干好援疆工作吗?真的能不负组织、不负自己么?”

      可当当地医护工作人员如饥似渴地求教时,当患者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时,当新和百姓竖着大拇指对我动情地说“亚克西”时,我深刻体会到:援疆绝不仅是技术上的帮扶,更承载着一份信任,一份责任的传承。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援疆工作干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若不亲自到新疆,真的无法想像一个地方医疗人才的缺失是如此严重。在新和县人民医院,除了科室主任有职业医师资格证,其他医护人员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面对此种情况,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我告诉自己,必须迅速克服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饮食习惯等困难,付出双倍努力,承担更多责任,才能在有限条件下更好救死扶伤、呵护生命。

        我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解到实践操作,如怎样正确查房,怎样正确书写病例,怎样规范化使用医疗设备等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此外,开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专题讲座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带教,当地医生诊疗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天

       援疆的日子是辛苦的,指挥部和医院两点一线就是生活的全部。但援疆的日子又是幸福的,每一天,看着一个个患者痛苦前来,带着笑脸离院,这一刻,援疆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刘医生,快,一名患者大量呕血急需手术止血,但我们找不到出血点......”不等外科主任张新昌把话说完,我便迅速起身,叫上护士布哈切木推着胃镜“飞向”手术室。


        一位维吾尔族女患者因大量呕血,急需进行手术止血,但因找不到出血点,让手术医生无从下手。我发挥自己的长项,在布哈切木的配合下,以最快的时间插入胃镜,吸引了胃内大量血液后发现了胃底喷射出血的小动脉。找到了出血点,张新昌主任迅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止血。

        这是新和县人民医院开展的第一例术中胃镜手术。张新昌主任激动地说:“内镜结合外科手术,准确、快速,患者安全更有保障了,以后要多多开展相关的术中内镜结合手术。”


        在此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援疆的价值。做一名医生,挺好!做一名援疆医生,更好!能为新和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更是好上加好!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疆幅员辽阔,许多农牧民因远离县城,看病成本高,生病了都不愿上医院。为能给偏远地区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沙尘漫天,我都积极参加义诊活动,风雨无阻。

        援疆不仅是专业上的对口帮扶,更要促进民族大团结。援疆以来,我一直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维吾尔族“亲人”克然木结对为亲戚。每个月我都会抽空去看他,跟他拉拉家常,了解家里的生活情况及存在困难。同时,也介绍家乡丽水的风土人情,谈谈对第二故乡新和的认识和感受。


       “真心换真心,黄土变黄金”,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群众密切接触,守望相助,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结,维护了稳定。

        忙忙碌碌中,援疆工作悄然进入尾声。回顾一年半援疆历程,我也信守了刚踏上新和县这片土地时给自己许下的诺言:如同一棵胡杨,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新和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定不忘领导的深切期望,继续毫无保留地施展自身专业技术,对当地医护人员倾囊相授,为新和人民的安康奉献力量。



文:刘晓钦

责任编辑:乌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