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内首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发布会上,发布了颈舒颗粒循证研究成果,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高质量证据。
结果振奋 引导探讨保守治疗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排序第二,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60多亿人口中,颈椎病人群高达9亿人。有报道称我国目前有2亿多颈椎病患者,其手机“低头族”的盛行,让颈椎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针对颈椎病的药物治疗,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年)推荐了颈椎病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但对于颈椎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普遍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陆军总医院孙天胜教授对研究结果予以发布:本次研究样本量480例,其中实验组360例,安慰剂对照组120例。研究表明颈舒颗粒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痛疼VAS评分、降低患者麻木VAS评分、降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其中软压迫实验组痛疼VAS评分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PV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邱贵兴院士肯定颈舒颗粒循证成果。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表示,此次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历经3年,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取得满意结果,令人振奋。这次会议不仅在于发布循证研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引导临床医生深入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重要性。
基础临床研究 助力中成药发展
据介绍,颈舒颗粒组方来自著名中医丁鄂教授近40年的临床验方,临床数据证明:颈舒颗粒可使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液明显增快,可增强神经系统的平衡功能,可有效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3%。颈舒颗粒先后三次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骨伤科药品,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一直应用广泛。
虽是临床常用药,但此前对其药物机理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而由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牵头进行为期近3年的基础研究项目,体内试验证实:颈舒颗粒有效改善大鼠痛觉、减少神经水肿、通过抑制STA3通路蛋白激活抑制巨噬细胞激活;体外试验证实:颈舒颗粒能抗炎、促内皮细胞成血管,并具有迁移、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等明确作用。
除了在药品疗效、安全性方面开展研究外,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入围药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胡明教授还对颈舒颗粒进行了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真实世界中颈椎病患者就医情境综合测算和对疾病负担的改善,相对于最为保守的不予治疗,患者服用颈舒颗粒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上均具有优势。
首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循证研究结果发布。
与会专家指出,中医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历来讲究辨证论治,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证据研究尚存不足。今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和接受,其治疗效果就需要充分的研究证据做支撑。而循证医学研究,可以让中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更具有说服力,从而补上中成药临床研究不足的“短板”。
邱贵兴院士说,“本次研究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循证支持,希望有更多的西医医生关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西结合,规范治颈。希望后续有更多中医药进行更深层次的循证研究,不断发展中医中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任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