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揪出多个“钉子户”,药企治污还需“急行军”!

来源: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CECA2016


5月25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访文章后的第18天,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消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份,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再发消息,称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基本完成第二阶段下沉督察任务,各督察组已陆续进入第三阶段督察。


“回头看”迅速推进

制药行业的环保问题再度引起热议

制药企业尽快做好

环保工作、实现绿色发展

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回头看”揪出多个“钉子户”

据生态环境部信息,下沉督查阶段,各督察组陆续公开30余个典型案例,被“点名”的企业中不乏制药企业。

    

据《宁夏日报》报道,6月1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银川召开动员会后的几个小时内,督察组就接到13个反映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瑞制药”)企业异味污染问题的举报。此外,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元药业”)也因夜间异味和废渣治理等问题被举报。事实上,泰瑞制药和启元药业此前就因异味污染问题出现在2016年8月原环境保护部公众举报查处情况表中。

    

江西汇仁药业也在下沉督查中被“揪”了出来。据《江西日报》报道,6月10日晚,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江西省南昌市通报江西汇仁药业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通报当晚,南昌县政府即对汇仁药业采取停产整顿措施,并约谈企业负责人,要求整改不到位不得开工。

    

环保法规日趋严厉

近日,在第十八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环保相关展区和相关会议受到高度关注。制药环保与洁净技术展区人头攒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联合主办的绿色制药环保研讨会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也要求制造业实行绿色制造。相关环保专项整治给企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采暖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中,205家企业的874个原料药被纳入错峰生产范围,263个产品停产,涉及191家企业。

    

从法律层面上看,环保威压也在持续加强。上述研讨会上,长期从事环境诉讼、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的原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夙理介绍说,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都经过了修订,在打击违法行为上更加有力。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对部分违法行为加大罚款数额,并增加“按日连续处罚”条款,即对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但拒不改正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企业如果不履行环保义务和责任、违法实施生产经营活动,就可能被追究环保法律责任,轻则效益和信誉受损,重则可能导致企业关停,且相关责任人也可能被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王夙理反复强调,各方一定不要存侥幸心理。


行业洗牌加速

“随着厉行环保和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政策的实施,未来几年原料药行业洗牌必将出现,不少产品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预判。

    

在污染防治成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当下,积极投入环保治理的企业将分享更大的市场。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举例,受环保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2017年的产量同比下降17%,但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却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川宁生物的环保投入确实比较大,环保系统运转比较到位,对污染物处理得不错。在这种情况下,环保不到位的企业给它让出了市场。”她补充说。

    

珠海联邦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原料药和中间体运营总经理郑顺腾表示,一些企业过去忽视环保投入,近年来产能受限,影响了供货的稳定性。在原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改革环境下,制剂企业将更加重视原料药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总体来说,环保压力下,原料药行业洗牌加速,那些始终坚持环保的企业获得利好。”郑顺腾强调。

    

在全国整体环境治理形势下,各地都面临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能接受原料药项目的地方很少,不少区域规划将化学原料药纳入限制类项目。对排污大户来说,利用搬迁来转移污染并不可行,唯一的出路就是积极整改、防治污染。

    

“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提醒说,制药过程中的污染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要做到持续、稳定、达标的排放,企业必须使用绿色生产技术,采取积极的环境治理措施。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落楠

新媒体编辑:郭厚杰

统筹策划: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