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回归公益讲座有感

来源: 微山县人民医院订阅号/wsxyy0537


微山县人民医院

宣传科 小编

2018年6月23日,微山县人民医院为全院职工发放了一个特别的福利,那就是邀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诸位专家教授,在微山望湖影院举行了一场关于“医学人文回归”的公益讲座。本次讲座团队由北京大学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玥带领,王一方教授、官锐园教授、王岳教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还现场为医院职工解答疑惑,气氛非常热烈。讲座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结束,连中午休息时间都充分的利用上,播放了一部关于人文医学的电影《心灵点滴》。为我院职工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尽管讲座安排在周六进行,偌大的影院仍然是座无虚席。来听讲座的不仅仅有县医院的领导和职工,全县的各卫生医疗单位也都积极参加。发扬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推动医学人文文化,继承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为人民服务好的宗旨。

第一场讲座由王一方教授《医学人文与临床胜任力》拉开帷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我们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充满挑战与生机的未来,中国必须加强医学人文学的建设。王一方教授讲,患者来求医有四大诉求:一是快点治好病;二是千万别出事;三是少花冤枉钱;四是把我当人看。医务人员如何体会患者的感受,怎么走进患者心理,怎样共情,怎样理解患者悬崖的生活,人文就是要理解人们从苦难中生存。现在提倡全人文化,好大夫的格局很重要。要有学术气质,要抓牛鼻子,不要抓牛尾巴。并通过“领地狗与荒原狼”、“麻雀与兀鹰”“刺猬与狐狸”等故事,形象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了医生的职业气象、职业境界和职业风范。面对医学百年未变的四大特征:永恒的不确定性、生命的多样性、疾病转归的复杂性、医患的主-客间性。医院不仅仅是驱除疾病的地方, 更是灵性之地。医生临床沟通不只是会说话,还要有临床医学人文的三大胜任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关怀能力。陪伴、见证、抚慰、安慰是高级人文技术。医患间只有通情(共情)才能达理,医患间唯有入情(共情)才能入理。临床的最高境界即是情、理的交融。医生要时时在意自身的品德、品行、品格和品位。要有医生的哲学态度,哲学态度就是不同凡响的职业亲透力。要用好好医生好护士手中的四个救生圈:第一个,技术魅力与呈现,对病人进行躯体干预;第二个,爱心人格魅力,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第三个,陪伴温暖,如何参与、动员、培训亲人陪伴;第四个,信仰与生命哲学的启悟(心灵抚慰)。

第二场讲座是官锐园教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医疗工作中的沉浸体验与积极心理》,官教授从工作会给人带来好的体验吗?医疗工作中的沉浸体验的特征;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沉浸体验?如何增强工作生活中的沉浸体验与积极心理等方面展开讲述。美国心理学家1975年访谈了不同职业的人群,如:国际象棋选手、艺术家、攀岩爱好者、科学家和运动员等。这些受访者称他们会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时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感受,是一种如同“水流”一般的舒适感受。即沉浸体验又有水流体验之称。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沉浸体验?在内在高技能与外在的高水平挑战相匹配时,会产生令人愉悦的沉浸体验。沉浸体验主要表现为: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任务忘却自我;高难度任务完成后的愉悦体验;时间感的改变以及事业成就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感。沉浸体验是高技能和高挑战的平衡状态。如果把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很难得到幸福感。沉浸体验的好处是在工作中带来较高的工资绩效、积极地情绪体验;在生活中带来有更高的情绪唤起,幸福、卷入和兴奋等状态。如何才能促进工作中的沉浸体验?首先是坚持自己的职业信念,拥有使命感的个体更容易感觉到沉浸体验和工作投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克服自我的非适应性的信念:我的工作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评价;我的付出必须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以及如果一个患者说不好,我的工作就没有意义。米哈里.锲克森米哈赖在《生命的心流》中说,心里越挣扎,越难集中注意力。但如果热衷于此事,动机又充足,就算万般棘手,你也能轻而易举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再就是要有积极的心态,这是一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当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从客观、建设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保持心情的平静和开放。还有意义疗法,提升业务能力,争取工作掌控感和自主性,丰富自己的休闲体验、培养专注的能力、生活要有弹性、工作生活要有转换、学习利用“正念”来关注自己。官教授的讲座让我们从心理层面觉察自己,做到爱自己、爱生活、爱我们的职业。

两场讲座后是现场提问环节,有观众提出:目前医生的自我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偏低,有什么方法提高医生职业的认可度?如何应对职业倦怠?以及如何将人文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临终关怀等问题。两位教授分别给予了热情的解答。

当自己的职业不被认可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与人交流倾述,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需要社会支持。将“有意思”改变为“能不能找到意思”上来,通过读书、演讲和拍微电影丰富精神文化,塑造科室文化,医院文化要有政治性、业务性、娱乐性。官教授从心理学方面解读根据职业倦怠的特点:一.分析自己与职业的匹配问题,能力与职业是否适合;二.人格特点,是否适合做这个职业。比如一个喜欢玩电脑的人,是不是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三.内心里对职业使命感和胜任感及职业价值的认可度。王一方教授在回答如何将人文应用到护理工作中给出的建议是设立督导岗位,领导年轻护士做好人文关注,加强人文护理。医生和护理的职业是平衡的,要培养护士的自信心,科室要有创意,从体制上、心理上改变。护理人员是最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虽已到了午休时间,两位教授与现场观众互动气氛仍然非常热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上午的讲座。利用午休的时间开始观看由北京大学人文研究院带来的影片《点滴生活》。本次学习机会非常宝贵和难得,县医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非常贴心的为观影及学习人员免费提供了午餐。院领导与我们吃一样的饭菜,也没有午间休息,与我们共同学习,这是对广大职工做出的最好的表率,相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大家一定会同舟共济,克服困难,齐心协力为我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午的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岳教授为大家带来 《从医学人文视角反思与求解医患关系》,王岳教授以独特的视角,犀利、诙谐、幽默的语言解读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基石是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工作的金标准是四个字“病人至上”。把与病人的关系当成是师生的关系。正如《日内瓦宣言》所示:准许我进入医业时:我郑重的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激;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的顾念…….在接诊病人时,将“你哪里不舒服”转变为“我可以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将“求医问药”转变为“病人至上”;将“谢谢”作为告别患者的口头禅。医生要具有专业精神,把帮助病人当成是自己的快乐。不要把医学当成是来料加工型企业,要心里有病人。王岳教授利用《论语》《希波克拉底文集》等经典名著解析医患关系。“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要为病人的健康着想,更要重视自己的健康,将工作、学习、生活合理安排,既有工作的热情,还要保持生活的情趣。现场王教授问,你们有谁看过XXX电影?请举手。在现场的外科大夫有谁坚持每天健身?请举手。偌大的会场上举手者寥寥无几。王教授对举手者称赞道,你们的生活质量还是蛮高的。谁家里有需要手术的病人就找他了。通过王教授的讲座,使我深刻的意识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负责,重视自己的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那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投入我们的热情,热爱本职工作,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最后,王岳教授对电影《心灵点滴》进行了解读。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不仅仅要从躯体上促进病人的康复,更要从心理上、精神上让病人得到快乐。医护人员身上拥有三样法宝:热情、微笑、信念。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康复,但是快乐是每个病人都最想得到的。而我们医务人员能做的正如特鲁多名言所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的医院文化氛围,就医环境,构建有效的医患沟通平台,既能增强病人的信任度及满意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价值感又能使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整一天的学习结束了,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演讲却仍在脑中回想,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似在这炎炎夏日,犹如一股甘甜般流入心田慢慢渗透;又似有一颗医学人文的种子悄悄的在心底种下,期待着它的生根发芽。感恩我院安排了这场精彩的讲座,使我们汇聚一起尽情享受这份精神盛宴。愿医院的发展更好、更快、更强!

微山县人民医院宣传科

张宏睿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