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背后:「救命药」的前世今生

来源: 医药导报社/yydaobao

7月5日,电影《我不是药神》提前上映,作为今年暑期档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大的一部「爆款」,这部电影在之前的点映阶段就引发了热议。

 

徐峥饰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恳求下,成了某种印度产「救命药」的总代理商,由此卷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涡,也使得法律和伦理不断碰撞。

 


 命,就是钱 


「命,就是钱」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台词。之所以有这种看似夸张的表述,是因为不少进口抗癌药的价格很高——它们被称为「救命药」。


在剧中,保健品店主程勇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恳求下,成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商」。电影中瑞士的格列宁 2 万一瓶,而印度仿制药只卖 500。程勇也由此卷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涡,最终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让不少观影者唏嘘不已。



实际上,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故事的原型陆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称为「药侠」,他所代购的是治疗白血病靶向药「格列卫」。瑞士诺华的「格列卫」在国内售价 23500 元一盒,而印度的仿制药仅 200 元一盒。2014 年陆勇因涉嫌销售假药罪被起诉,与剧中结果不同,后检察机关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


陆勇说,这段日子「不堪回首」:「当时美国的价格合人民币 17500 元就能拿到了,中国是 23500 元,这里面大概有 6000 块钱的差价,这个差价就是关税和增值税的差距。中国药品制度改革走得非常快!政府已经拿出最大的努力。对所有肿瘤患者,肯定是能减少他们的负担。」


陆勇(图片来自腾讯新闻)


103 种已经上市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陆勇提到的关税差价,我国自今年 5 月 1 号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部分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今年 4 月 27 号,已经发布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后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了 103 种已经上市的抗癌药。



抗癌药品费用之所以高,一方面研发投入大但研发成功率不到 2%,平均成本超过 7 亿美金,企业需通过高定价收回前期投入。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目前人均不到 700 元,大病保险报销后,部分患者负担仍然很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司长于竞进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确定集中采购、医保报销、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等降低抗癌药费用的后续措施,放大惠民效果。


据悉,2016 年以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39 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 50% 以上,并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包括了 17 个抗癌药品。两批谈判的 17 种抗癌药品因降价节约资金 41.7 亿元,加上纳入医保目录后报销的部分,共为患者减轻药费负担 62.4 亿元。



人社部:

尽快启动医疗保险专项动态调整


目前的医保药品目录已经包括大部分抗癌药品。人社部会尽快启动建立药品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把更多临床价值高、治疗急需的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既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水平,又通过谈判方式把价格降下来,减轻患者负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保司司长陈金甫表示会尽快启动医疗保险专项动态调整:「第一个还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价格创新为激励,目标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第二个是要通过专家评审,企业协商谈判,在准入上体现市场竞争、合规合法,在价格上体现双方的利益平衡,真正把价格降下来,以量换价。」


降低抗癌药品费用,一方面实施进口药品零关税,另一方面也要支持鼓励国产药研发创新。截止 2018 年 3 月,新药专项累计有 96 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 30 个品种获得 Ⅰ 类新药证书,成功研制了盐酸埃克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多个重大品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累计立项肿瘤防治药物相关课题 703 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合计 25.97 亿元,占总立项课题数的近 40%。


文章来源: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