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柳堡新故事

来源: 健康扬州/yzwsjs9


水乡的天空比城里蓝得多。

此时即将进入麦收季节,

一畦畦青中泛黄的麦子,

垂下饱满的麦穗随着风儿起伏,

这便是歌曲《风吹麦浪》的景象了。

 我站在廷柏村卫生室路边的田埂上,看着这丰收在望的田野,和下完课后还不愿离去的村民们一一道别后,静候着回柳堡镇中心卫生院的车子。


 到柳堡镇已经快三个月了,这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帮扶活动以来我的第二次下乡。


 柳堡镇到扬州其实不远,到宝应县城也近,但终究是偏远的乡下了,对于顽强固守乡土的老人们而言,扬州和北京都挺远的,有个伤风头疼脑热什么的还是到家门口的卫生室方便,而医联体成立的初衷就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遍布在乡村旯旮的卫生室如同人体的神经末梢一般。庞大的医疗保障网,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方便了患者的就医,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我自己也经常有客串乡村赤脚医生的感觉。


 柳堡镇家喻户晓,得力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电影《柳堡的故事》。东方柔婉的二妹子形象,加上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配上极具抒情色彩的主题歌曲《九九艳阳天》,瞬间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与柳堡镇接壤的北面是鲁垛镇和广洋湖镇,西边是汜水镇,东面是沙沟镇,南面是夏集镇,水乡特色的地名都还保留着。二妹子生活的年代,出行全靠小划船和腿,现在村与村之间都通了车,今天在的廷柏村位于柳堡镇的西南方向,离中心卫生院大约五公里左右的路程,其实我完全可以走走就回去,但院方执意用车接送,也是服务基层的体现,我也就顺其自然了。



 柳堡镇中心卫生院座落在柳堡镇迎宾西路上,说是迎宾西路,实际上就是条略宽的水泥马路。卫生院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对于护理工作来说,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工作原理都是相通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关心人、关怀人,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但就这么一句话,要做到最好也不容易。


 由于曾经从事过新生儿科、儿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病区的护理和管理工作,有些经验和方法便自然带到这边来了。


 协助卫生院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转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护理观念,通过现场教学讲座、示范操作技能、培训护理人员等方式培训卫生院的护理人员,这是我下乡必做的功课。



 知行合一,护理工作更是如此。普通的打针、发药、铺床、输液等,有硬性的规定要求,更有窍门和秘诀。平时的床边教学查房,我都用病例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把技术要领讲解给随行查房的护理人员听,并让她们当场复述、操作。尽管都是常规的教学讲座,日常的送医下乡服务,但我认为把平凡、重复的工作做到极致便是一种不平凡。



 乡村人质朴的多,这次到廷柏村宣讲卫生健康知识,院方和村委会早早地就做好安排。“扬大附院驻柳堡专家进廷柏村健康讲座”的宣传标识早在几天前就广而告之。



 咨询的村民来了有近30人,其中老年人居多,我针对性地为他们讲了些保健知识和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发现、治疗和康复等。课间休息时,好多村民上前来咨询,有的撸起袖子对我说:“大妹子,给我量一下血压。”这样的对话让我感觉既亲切又感动。


 驾驶员师傅将车掉了下头,我上车后,听见车内音响正播放着那首柳堡镇的名歌曲《九九艳阳天》:“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柳堡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有些模糊,但歌曲所展示的蒙太奇画面却在我的脑海中一帧帧放映着:天空布满云朵,河流边的树木高耸着,战士正在为老乡修葺房屋。军民一家亲,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心。


 在开展讲座的教室的正前方,悬挂着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国徽中齿轮和麦穗的象征不言而喻。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那,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优美的歌声、激昂的旋律在我的耳边回荡……

作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16病区护士长 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