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砥砺前行 厚积薄发 ——我院独立开展首例希氏束(His)起搏术

来源: 人民医院/zzqrmyy0991

7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科主任李国庆的统筹安排下,在副主任任澎的指导下,由王勇主任医师、晁鹏医师独立为一名32岁患者成功实施希氏束起搏植入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此项新技术、新业务的空白,标志着心血管内科在起搏技术领域达到全疆领先水平。

该患者诊断为心肌病变致心脏功能减退、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窄QRS(即正常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群)波群,符合目前希氏束起搏植入适应征。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近期即可出院。这是继今年6月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开展希氏束起搏植入术后,心血管内科独立完成的首例希氏束(His)起搏术。

6月30日,任澎副主任带领王勇主任医师、陈晓洋副主任医师、晁鹏医师组成的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浙江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专家的指导下,为3名患者成功实施了希氏束(His)起搏术。3名患者中,有两名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1名患者既往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施行过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期间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为起搏器依赖患者。

李国庆主任介绍,在过去的10年间,心脏起搏电生理领域一直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生理性起搏和心脏同步化治疗方案,希氏束起搏术是将起搏电极定位并植入希氏束或其临近部位,让起搏脉冲激动沿着自身的传导系统下传,从而产生更接近自身形态的QRS波群。但希氏束起搏术的难度远远高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术。希氏束起搏具有其他起搏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该技术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心室的电和机械同步;二是能够纠正近端束支阻滞,使宽QRS变窄并正常化;三是能够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四是电极固定点位于三尖瓣隔瓣偏房侧,电极未跨过三尖瓣,避免导线引起的三尖瓣返流。希氏束起搏术作为新兴的生理起搏模式,可部分取代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失败的患者,减少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双室起搏的无反应性。此次接受手术的3名患者无论在QRS波宽度,还是反应心力衰竭的各项临床指标及主观感受、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

文/心血管内科  王勇

图/心血管内科  任澎

编排/王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