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牵动着肠胃健康

来源: 浦江县人民医院/pjrmyy

   “胃肠是情绪的晴雨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人类社会活动节奏加快,面临的精神压力剧增,往往引发紧张、焦虑、急躁、忧虑、失落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波动对胃肠道功能有很大影响。反之,胃肠道的功能状态也影响着机体的精神心理状态。这就是目前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功能性胃肠发病机制的最新理论进展——脑肠互动理论。


在临床上,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导致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50%~70%,这部分患者通过常规检查没有太大的器质性异常,但是却饱受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疼痛影响,久治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脑肠互动神经胃肠病学,有效解决了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挑战,让这些患者走出苦痛缠身的阴霾,重获生命和生活的灿烂阳光。


环境、情绪、人际关系的改变,都易引起功能性胃肠病。一类是都市白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易引发功能性胃肠病。还有一类,生活中突然变故,易导致情绪问题,从而引发功能性胃肠病,如父母离异、家人亡故等;生活环境的改变,一些人不适应新的环境,也会诱发疾病;女性在更年期、产后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从而导致胃肠不适;退休人群,尤其是原来高高在上的人群,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巨大,不适应退休生活,也会诱发功能性胃肠病。


根据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不良情绪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较为亢奋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易怒等。这类情绪活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但不协调。容易造成胃食管返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的表现,常见为烧心、反流,部分患者嗓子干痒、口腔异味、声音嘶哑、清喉、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甚至哮喘;还有患者叙述,尽管吃东西时吞咽通畅,但总感觉咽部或胸骨后有异物,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少数胃食管返流的患者容易误诊为心脏疾病、颈椎病和甲状腺疾病等。亢奋、焦虑情绪引发的胃病症状,很多人抱怨往往尚未到吃饭时间就觉得非常饥饿,但吃不了几口又觉得饱胀不适。多数患者表现为打嗝、饥饿感、上腹部隐痛、嘈杂、灼热感、饥饿痛以及夜间痛等。亢奋焦虑情绪引发的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大便颜色深绿等,常有胀气、排气增多或不畅、绞痛等腹部不适等。少数患者叙述大便稀烂、常有排便不畅和不尽感。


另一类是压抑性情绪,如悲观、失望、挫败感,严重者生活情趣丧失,甚至感觉活着没有意思。胃肠道的反应就是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尚有部分患者对体重过分关注,又不能抵御美食的诱惑,引发强迫性情绪表现,常常进食后手法催吐,造成肠-胃-食管的反流或黏膜损伤。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在饮食起居上应注意什么?除了不良情绪引发胃肠道不适外,第二个影响胃肠道功能不适的是饮食因素。甜辣生冷食物、咖啡浓茶常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引发饥饿痛、嘈杂、灼热感等胃酸相关症状;坚果、粗粮、豆制品、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往往引发胀气、绞痛等胃肠动力紊乱相关症状。

总之,营养全面,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对于维系胃肠道健康和功能正常有益。而“少食多餐”、“蜂蜜养胃”,各种“调理学说”等不全面、不正确的健康科普理念,增加了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或诱因。比如蜂蜜养胃,对没有食欲、易饱胀的患者好,但是对胃食管反流、上腹痛、嘈杂感或有胃黏膜糜烂、溃疡的患者反而不好。蜂蜜也不能空腹吃,更不能长年累月吃。


一些膳食纤维片、维生素片等保健品,也不能乱吃,某些保健品如维生素等过多摄入会加大肝脏代谢负担。此外,“少食多餐”也是不良饮食习惯,人体需要4-6小时吃一顿饭,打破进食规律,导致胃肠和胆囊、胆道功能紊乱,胆汁无节律持续进入肠道刺激肠黏膜,激发肠壁运动产生腹胀、腹鸣、腹泻,胆囊和胆道对胆汁的存储和排放紊乱,易导致胆结石、胆囊炎。因此,要养成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的习惯,食物种类多样化,既营养均衡全面又不容易积聚不良成分造成代谢负担。

第三个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是温度环境因素,腹部或身体受凉往往引发消化道症状。每年秋冬交接,冬春换季时节,冷暖季候交替产生的冷暖刺激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夏季对空调设备的不当使用。过冷或冷热交替的环境变换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因此,患者在换季时节,尤其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


                                                                              (供稿:全科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