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千万别小看它......不然你就亏大了!

来源: 中药养生/zyys002

点上方蓝字“中药养生”关注,疾病偏方、中药功效、病症食疗文章不在只看朋友圈。


老百姓一枚,生活条件好了,听说现在人生活不规律,忙碌,压力大,熬夜常态化,久而久之,造成了这个虚那个虚,那就补补呗,各种中外保健品、补药、理疗仪,目不暇接,充斥街边、商场、电脑屏幕、朋友圈……科普知识也是五花八门,专家说法多歧义,何去何从?


今天,小编我突然想到了太子参这味名气不大但是功效突出又气味平和(为什么强调这点?后面自有说法,先卖个关子),尤其适合老百姓常用的中草药,跟大家分享下。正式开始前我先提示大家,下面的知识全部来自生活实践,全部,来自生活实践,嗯嗯,再重要的话也不要说第三遍了,否则就要赶紧先泡点太子参润润喉了。嘿嘿。



药物名片






学 名:太子参

别 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家 族: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性 格: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

作 用: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常用量:9~30g。





秋末冬初时,中国尤其广东民间最善用太子参对小儿养生和治未病。太子参性平和味甘润,生津润肺、养胃健脾,尤宜小儿和老人,因民间有用“太子参太子也吃不坏”作比喻。据史料记载: 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故名童参。


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吧?太子参、孩儿参、童参,说明嫩嫩的小孩子都可以食用的,自然放心许多了,何况父母长辈呢?嗯,也难怪,头几年,不知道什么一路人马炒作党参据说把太子参价格也搞得很高很高,现在应该价位比较适合百姓喽,俺们就赶紧选择优质的太子参备点吧!





下面,小编精选几种太子参的日常用法给大家,男女老幼,一年四季的需求争取尽量全部照顾到——


小儿、大人四季皆宜的太子参蜜枣煲猪瘦肉


材料:太子参40克、蜜枣3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太子参浸泡、蜜枣去核、猪瘦肉洗净。

2.把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加少许食盐。小儿、大人可一起用,分量够3~4人食用。


这个汤吃起来清香甘润,养肺益胃,滋阴益气。



“太子”常备方




秋冬去火






消费者自诉:

冬天易燥热,天天最近几天晚上睡觉半夜都会哭几声。昨晚去药店买了麦冬15g,太子参15g,剁碎一块瘦肉,再加一颗蜜枣一起煲汤给天天喝。其中,麦冬清热,太子参补气但不燥,很适合冬天给孩子饮用下火,每周1~2次,不会寒凉。


很多人说太子参有泥味,孩子会不喜欢,如果提前浸泡一下,把泡药材的水倒掉,加蜜枣一起炖煮,口感就会比较好了。



消食健胃






消费者自诉:

有时候宝宝吃多了,可以制备帮助消化强胃口的山楂、桔梗、太子参茶给他喝。(以上材料各5克,两碗水小火煮成一碗就可以)太子参药性平和,对小儿体虚多汗、消瘦无力较为适合。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的孩子可以太子参炖瘦肉是一款很不错的汤水。



抗流感强身






消费者自诉:

太子参5克,百合10克,竹荪10克煮水喝。可以清润肺燥,益肺生津,强壮肺部。适用于咳喘气短,口干渴饮,燥气咽干等情况。这里取太子参的养阴生津,益气健肺功效。此外,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竹荪益气补脑,宁神健体,补气养阴,清热利湿。


脾胃虚弱食积






取太子参、淮山药、生山楂、炒麦芽、陈皮、鸡内金适量煮水喝,气味酸甜,健胃消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肚胀等症状。每天喝两次,连喝三天。



上班族“特供”润肺养阴汤



上班族工作繁忙、压力又大,很容易上火燥热,这款润肺养阴汤,除了加有常见的银耳、鲜百合和冰糖,还特别加有太子参。有别于人参和高丽红参,太子参性凉而补,具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下火很有帮助,无论凉食、热食一样好。





消费者自诉:

材料:银耳50克、鲜百合250克、太子参25克、冰糖和水适量。

做法:

1.银耳用水浸发,沥干水后切开四瓣,切去硬蒂再剪成小朵备用。

2.百合折开一瓣瓣后,浸洗干净备用。

3.太子参洗净,备用。

4.将适量的水加入锅内,然后放入银耳、太子参、百合,用武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煮一小时。

5.最后,用冰糖调味即成。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关注后回复病症/中药名即可!已收录百种病症及300种常见中药功效及用法!如回复‘三七’、‘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推荐三七知识的平台

【三七小知识】简介:一个专注于分享三七知识的平台;一个只分享不发任何广告的平台;一个三七文章放心转载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