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注射给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ahszyy01


     近日,张大爷就诊于医院内分泌门诊,自述有糖尿病病史约15年,近期主要表现为上腹有饱胀感半月余,每当吃饭后症状会加重。平时患者性情急躁,容易生气,因有饱胀感,感觉吃饭不香,四肢发冷,大便不成形。

  经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予药物胃复安等治疗,饱胀感改善不明显。察其舌质偏淡,苔微黄,脉弦。综合中医四诊,按其病症综合分析乃系寒热错杂之象,即体内既有热像,又有寒像。拟予寒热并调,使体内寒热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促进胃肠的功能亦达到升降平衡,经中药穴位注射10天后,诸症得以缓解。

  每次中药注射后张大爷都会说:“真舒服”、“肚子不胀了”,原来中医不仅仅是服用汤药,还可以这样治病,避免喝中药。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方朝晖主任医师解释,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常见的糖尿病合并慢性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是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排空延缓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早饱、胃胀、腹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便秘、便溏等,该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而穴位注射是将传统针灸与药物相结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药物注射至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将针灸与中药的作用相结合,综合发挥作用,常规选定足三里、胃腧等穴位,注射中药注射液,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这源于足三里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脾胃、扶正培元之功,胃腧具有调和脾胃,清利湿热之功。”方朝晖说。

  据悉,糖尿病属慢性疾病,久病如络,故中药多选活血之品,取其活血通络之效,血行则热消、血行则湿祛。可见针药协同,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的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甚至改善胃电参数,实现宏观中医证候改善,微观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从而提高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

                                                                                      (赵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