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冷链物流被普遍重视,中国的下一步要如何走?

来源: 医药供应链联盟/cmsu168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中,能够实现医药冷链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提升物流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呈现高投入与高风险的特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较低,运输和配送环节存在监管缺失现象。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为满足人们治疗疾病而进行的一项冷藏药品运输系统工程。在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需确保药品在各个链条环节的冷藏效果。现阶段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基础设施、冷链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

  1、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而疾控中心、各个医院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这种分段监管的现状本身就存在监管的漏洞。再加上现有法律法规对擅自“断链”、降低标准运行“冷链”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相关违法行为。面对较高利益与较低违法成本的比较,企业自会趋利避法。另外,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冷链标准不统一,GSP中有对冷链要求的明确规定,但各省市解读不一样,企业自律性差,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法规来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医药物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2、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由于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方式普遍是小批量、多批次,所以很难使冷藏品的集运具有规模效应,物流公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北京市药监局曾对北京市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拥有的运输设备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28家营业额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平均每家拥有运输车辆的数量仅为1.28辆。而在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物流市场更为落后,具备冷藏品运输条件的设施设备更少、此外,大型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过少,制度化水平不高,在药品冷藏、运输、分捡、包装等方面效率不高。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的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

  3、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供应链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各环节相互之间各种因素的继承与组织协调,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也就难以对全程冷链的药品及环境等信息进行跟踪、预警和追溯。此外,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难以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更关键的是,药企配送冷藏品,药监部门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目前并无定论。看似这些行为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行为,但是正是因为无标准可依,反而导致目前药企冷链物流管理的混乱,为人民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4、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应的物流人才教育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既懂物流又懂医药的人才偏少,全国各地医药物流人才缺口很大,至于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则更加严重。

  医药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不仅促进企业的快速增长,也为医药物流及其冷链发展持续提供动能。

  在新医改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未来生物生化主要行业仍将持续增长,医药冷链物流市场持续强大的动力。随着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和社会民众对医药冷链物流的关注,将进一步催热医疗冷链及其关联的设备、技术等蓬勃发展。

  这么大的市场环境对未来药品冷链智慧管理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药品的研发、临床、生产、流通、供应链物流、疾控及药店和医院等全产业链各重要环节利用智能及智慧信息技术手段做好全面冷链管理,做到温控透明化,才能让每一盒冷链药品都能保证品质不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联盟为了组织冷链药品管理人员一起讨论智慧冷链管理、讨论机遇、分析挑战、梳理问题和分享经验,决定在9月13-14无锡举办“2018(第四届)医药冷链全产业链国际高峰论坛”,除邀请我国药品冷链专家分享经验,还将邀请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冷链专家为您带来智慧解决方案,这是全球医药冷链企业的大聚会,促进药品冷链国际化进程及人才交流,论坛重点围绕医药冷链全产业链智慧管理及难点问题展开探讨。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