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之年,一个人会做些什么?可以选择与亲人共享天伦,这是人之常情;可以选择在岗位上散发自己的光与热,这就有了不起的生机与坚守。
有一个人,他选择后一种人生,成全了旁人的前一种心愿;他以自身的不舍一线,换取千万家的健康团圆。
近日播出的《朗读者》中,96 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1922 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 3 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 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吴孟超说。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 17 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吴孟超曾诙谐地表示,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40 年春天,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的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战争封锁,吴孟超只好在昆明继续求学读书。1943 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1958 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 20 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
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拯救了超过 16000 位患者的余生。如今,96 岁高龄的他,任然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
因为他和他的学生,我国的肝癌术后 5 年生存率由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 16.0%,上升到 80 年代的 30.6% 和 90 年代以来的 48.6%。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名誉算什么?别人不敢做、怕出事的手术,他也做!
「谢谢」这两个字,是吴孟超耳朵边上听的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在 2004 年,82 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2004 年 9 月 24 日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 9 月 24 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节目中,董卿分享了几封他人写给吴老表达感谢的信。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令董卿读哭了!
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一生,
因为他和他的手术刀,
而变成了万众的生。
点赞!致敬!
文章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