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8床患者家属把他遗弃了,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护士长!120通知10分钟后一批食物中毒患者到院!”“护士长!抢救室爆满连加床的地儿都没了”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护士长陈玉娟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十六年。
“好的,我知道了,我来处理!”这是陈玉娟最常说的一句话。在急诊科这个战场上,她如指挥员一样镇静处之,淡定从容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十六年的风雨历程,她所带领的急诊护理团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毅的品格,在急症病人扎堆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身体底子好”,时刻准备着
急诊科的工作随时处于风口浪尖,非典、甲型H1N1、流脑、中东呼吸综合征、车祸伤、食物中毒、热射病、集体一氧化碳中毒……各种应急突发事件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准备着。一次次紧急集结任务让陈玉娟总是闻铃而动,不管是深夜还是黎明,不管是节假日与家人的团圆还是怀抱嗷嗷待哺的婴儿,她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接到紧急电话,以最快的反应速度赶到医院。危重患者分类分级抢救、转运、检查、急诊手术、住院、请会诊、物资器械供应等等,这些就如同刻画在她脑海里的脉络。早些年,交通还没有现在便利,一天凌晨陈玉娟接到科室紧急电话,她二话没说就往医院跑,路上没有打到车,她硬是跑了半小时到医院。
2016年夏天,热射病的患者很集中,抢救室每天接诊热射病危重症患者十几例,加之其它病种的危重患者,一天24小时下来,护士们忙得连轴转。当时的陈玉娟已经怀孕4个月,为了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她还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陈玉娟说,当时大一点的病房最多加床到12名患者,协调、转运、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物理降温、擦浴等等,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更是让人应接不暇。看着门口焦急的家属,陈玉娟告诉自己不能休息,不能懈怠。超常规的连班倒,严重的睡眠不足,陈玉娟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抢救室里,可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1床的抽搐停止了吗?病房有空床了吗?” 恢复体力后她又投入到工作中。临产前,科室主任对她说:“你这整个孕期这么折腾也没请假,真是不容易。”陈玉娟开玩笑的说:“谁让咱身体底子好,抗造呢!”
铿锵玫瑰,情系病患
平日在急诊监护病房,每天都可以看到陈玉娟穿梭在患者中,跟随医生查房、了解病情、指导护理,细心关注着每一位病患。2017年8月,科室收治了一名重度脑病患者,气管切开,各项生命体征微弱,生活也不能自理。患者的住院账户上已经欠费,可是家属电话一直拒接甚至是打不通。面对神志清醒但失去语言功能的患者,陈玉娟立即上报医务科,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在她的协调下,暂时由医院承担了患者的治疗费用,科室列支餐费,食堂每天给患者送饭。陈玉娟带领护理团队,每天轮流为患者洗脸,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翻身拍背……
患者虽然不能说话,但他的眼神里透露了对护士的信任,有时候甚至是默默的流泪。陈玉娟知道患者的心事,在照顾患者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患者的家属,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在弥留之际终于见到了亲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疾病好转但未完全康复的患者比比皆是,怎样为这类患者做好护理服务,成了陈玉娟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她走进城阳各街道社区,为老百姓讲解急救知识、示范急救技能;到养老院为老人们查体,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老年人呼救、应急办法。今年年初,她还创新工作模式,针对在医后随访中长期不能生活自理、带管回家的患者,进行了数据统计,登记患者的住址电话,有计划地带领护士们走到社区,来到患者身边,延伸护理服务。一位患者家属将感谢锦旗送到医院,称赞她“亲人般的呵护,家一样的温暖”。
用过硬技术为患者争分夺秒
与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综合应急能力必须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分诊、抢救、监护,心肺复苏、动静脉穿刺、洗胃、呼吸机、心电监护、电除颤等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是护士们从容处理各种突发病情的杀手锏。“命悬一线的患者需要的是技术过硬、急救能力超强的专科护士。”陈玉娟利用业余时间,对科室护士们进行培训,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入手,每一项、每一步的将各种仪器、操作规程、抢救流程反复推敲,逐步演练,她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始终坚持地走在培训学习的道路上。急救知识的更新,技能的突破,更是让她们在无数个危急时刻挽救了病人生命。
“护士是生命的守护者”,自2002年进入急诊科工作至今,陈玉娟6次被评为医院优秀护士长,7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并先后获得医院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区卫计系统优秀护士长和城阳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她还参与编写《精编基础护理技术》、《新编急救护理学》等书籍,发明的病房急救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