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 奔健康】三伏至,冬病夏治正当时(一)

来源: 市北卫生计生微平台/sbwsjs


一、冬病夏治的历史渊源


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



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用两阳相加之法,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病种,首先是从清《张氏医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开始,随着中医科研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开展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近年来又开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寒冷性荨麻疹等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也由开始的穴位贴敷而逐渐发展到外用、内服等多种方法。诸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这些外治法具有简便验廉、安全无毒等优点,故患者乐于接受。内服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



冬病夏治疗法除了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使用药物、手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服药物或药膳、食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时间为1-3个月左右,其间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关事项;其次,外治法中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疮疖及皮肤过敏等禁忌证,并注意无菌操作等有关行业标准;再次,注意饮食禁忌,治疗中的护理观察及日常生活护理等。



二、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是在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在夏天利用穴位药物敷贴等手段治疗冬天易发的虚寒性疾病的传统特色疗法。



三、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内服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临床多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当天或前后二天内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我们将与您分享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进展与成果,将新闻热点、综合查询、保健防病的科学知识送到您的身边。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健康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

市北卫生计生微平台

微信号 : sbwsjs

新浪微博:@市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