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第十期|“示难友”——杨匏安就义前给难友的词

来源: 江西省德安县人民医院/jxsdaxyy

   2018年3月24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井冈山调研时偶然间读到《红色家书》,不忍释手、动情落泪、彻夜难眠。在基层和机关调研走访时,他多次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该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

今天第三期给大家带来的是,邓恩铭给母亲的信“诀别”。

第十期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示难友”——杨匏安就义前给难友的词


杨匏安(1896-1931)

字麟焘,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者之一。189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一个茶商家庭,因父亲早殁,在爱好诗词书法、左右手都能写一笔好字的母亲督教下,三四岁便读唐诗宋词,后自称“幼有诗癖”。五四运动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19236月,根据中共三大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中共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6月,与邓中夏、苏兆征、杨等人领导组织省港大罢工,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71日被香港警探逮捕入狱,50天后因无罪证,被“驱逐出境”。1927年春,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年参加八七会议,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并去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回到上海,一度被捕,因未暴露身份,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劝降失败后,蒋介石下令将他杀害。临刑前,他在囚车中口《示难友》,赠同狱难友。


示难友

示难友

杨匏安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

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

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

对视莫潸然。


“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

★——他们的故事

“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

  杨匏安生长在与澳门一水之隔的广东香山,从小在这个中外通商和文化交汇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里养育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诞生了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苏兆征、林伟民等人。从传统文化中,杨匏安得到不受嗟来之食和岳飞、文天祥等人为代表的气节教育,养成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冰霜傲骨。同时,他又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曾尝试用传统道德、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武器反抗邪恶势力,却无法改变社会的不平和黑暗。通过东渡日本和参加五四运动,杨匏安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才是真理。杨匏安是在华南系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此后十几年间又以自己的可贵实践为之奋斗直至献身。

  大革命时期,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官至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省港大罢工时还当过广东政府财政部的代表,掌权或管理大量钱财时,均一尘不染。当时常有人上门送礼,他从不许家人接受。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发放捐款后,留在杨家的袋子里剩下一枚硬币,只值一两毛钱,孩子们捡到后拿着玩儿。杨匏安发现后马上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接着,他又让孩子们马上把这枚硬币送回罢工委员会。

  杨匏安受到党组织不公正的处分后,以普通党员身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他全家有十口人,自己又患肺病,所领的有限生活费难以维持日用,七个儿女有两个因病缺医而早夭。此时,杨匏安白天在党报秘密机关当编辑,晚上写作译书赚稿费补贴家用。他编译成的20万字的《西洋史要》,是国内第一部用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西洋史著作。

  那时出版革命书籍发行困难,稿费很低,杨匏安还要经常帮家人推磨做米糍,让老母和孩子清晨上街叫卖。1930年他被捕后,周恩来冒险到家中探望,杨母很受感动,却坚决不许儿子的这位友人再来。杨匏安因未暴露真实身份而获释回到家中时,有人说起:“我们做这些事,又穷又危险,小孩子没有书读,上街也提心吊胆的。”他却坚定地回答:“再苦再危险,我们也要革命到底。”他的母亲马上也说全家都支持你。杨匏安的儿子几十年后回忆说,那一天的情景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1931年7月,《红旗日报》工作人员胡章原被派去温州工作,开船前五分钟他借口上厕所跳上岸。同行的同志发现时,船已开行无法报警让特科红队采取措施。这个家伙赶到南京告密后,陈立夫立即布置大抓捕。此时,因顾顺章叛变事件造成打入敌特机关的钱壮飞、李克农等被迫撤退,内线关系的丧失使叛徒的告密难以预防。杨匏安的住址也被 胡章原供出,于7月25日清晨在家中被抓走。

  杨匏安过去在国民党内地位很高,蒋介石又知道他受过共产党的处分,竭力实施劝降。据当年同牢房的难友回忆,杨匏安每天都被看守叫出去“会客”,来者又都是国民党要人,还许以高官厚禄,他的回答只是:“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此时他也惦念家中生活,从狱中传出纸条叮嘱:“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虽穷不可卖去”。因为这个缝纫机是家中唯一的谋生工具。杨匏安还告诫家人,千万不能接受国民党要人送的钱物,如不能生活下去就立即南返。他见同狱的罗绮园意志动摇,又写诗劝此人顾惜气节。虽然罗绮园不听劝而向敌投降,那首《示难友》却成为名传天下的革命烈士诗抄中的名篇。

  劝降进行到最后一幕时,蒋介石亲自把电话打到狱中要杨匏安接,他却将话筒摔到墙上。杨匏安牺牲后,党组织一直关心他的家属,周恩来还亲自安排孩子们的学习。杨匏安就义后的许多年间,周恩来经常带着深情讲述他的动人事迹,并用他这种“为官清廉,家境贫寒”的品德来教育同志们

(作者:徐焰,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编辑/雷丹  范静   审稿/魏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