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大暑节气,谨防中暑!

来源: 莱芜卫生计生/laiwuwsjs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宋•曾几

《说文解字》中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不仅是指人还包括世界上的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除此,还有人把"暑"拆分"日"、"土"、"日"来理解,表示夏季土地上下都很炎热,因此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间谚语。天地间热气蒸腾,人居期间,当知晓如何养生。

《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诗中也说到炎热,更惜分阴,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炎热了几天,快要热到极致时候,老天就下起雨来,阳光鼎盛,雨水充沛,万物生长很快。人亦如此,《晋书》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我们理应更惜暑夏,成长自我,为秋收积聚养分。




大暑时节正好是三伏天初伏和中伏的交替阶段,阳热之极,正为敛降创造先机。天地之间阳气至夏至而升级,至大暑而热极,阳热下敛,热蒸地面,水湿气化,上浮于地面以上,是为暑热。

此时:天热下降,地湿上升,湿热交争困于脾胃之故。您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不思食(纳呆)、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小便少、汗多等的苦夏表现。

夏天不仅暑热,湿气还重,肠胃中湿气重后就没胃口,严重者有胸闷,恶心,胃口不好,四肢无力,这是中医讲的湿热症,可以通过艾灸调理脾胃清理湿热;也可以通过以下饮食来健脾助消化: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可服藿香正气丸(水),醒脾化湿;用薏仁、白扁豆、荷叶、粳米粥以养脾胃。

大暑还是个:正愁着没胃口,好不容易吃点东西,还容易吃坏肚子的季节;因为此时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尽快看医生。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灭蝇,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

夏季高温,减少外出!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预防中暑,有三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您也要留意自己和身边朋友,暑期是否经常会为一点小事都脸红脖子粗的,那是高温酷暑,易动肝火,还常常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

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这个时候,高温让人难以忍受,但是,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慢性疾病可以在这个时候得到很好的治疗。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证。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冬病夏治”一说。大暑之上阳气足,借助天地阳气最能引热将体内的寒湿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