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必备宝典
健康长寿生命钥匙
概 述
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外阴瘙痒、灼热、疼痛,或兼有尿频、小腹痛等,称为带下病,包括带下过多和带下过少,临床以带下过多多见。妇女在月经期前后、经间期、妊娠期带下量稍有增多;绝经前后带下量减少而无明显不适者,均为生理现象。
病 因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诊断
带下过多:带下量明显增多,伴带下色、质、气味异常,阴部瘙痒、灼热、疼痛。
带下过少:带下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有性欲低下、性交疼痛;烘热汗出,心烦失眠;月经错后、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不孕等。
临证时需结合全身症状及病史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妇科检查及防癌排查,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与辨证,以免贻误病情。
并发症及危害
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引起的带下病,一般来说没有严重危害,如终年累月绵绵不断,则能暗耗津液,阴液亏损则可导致腰酸乏力、小腹坠痛等症状,甚至引起不孕等不良后果。
如由生殖道肿瘤引起带下病,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生命。
预防与调护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每日清洁外阴,但尽量少冲洗阴道。
3.经期禁房事,禁止游泳、泡温泉,防止病菌上行感染。
4.饮食要有节制,忌食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带下过多的治疗为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消除病因,可采用中药内外同治,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带下过少应去除病因,西药、中药同治,局部应用雌激素。而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整体调理等明显优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观察发现带下病病人常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气味臭秽,外阴瘙痒,伴口苦口腻,辨证属湿热下注,治疗以清热利湿止带,可选用妇科千金片。
如果表现为带下量多,色淡,质稀薄如水,绵绵不断,腰膝酸软,小腹冷感,夜尿频等症状,辨证属肾阳虚,治疗以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若表现为带下量不甚多,质稍稠,色黄或赤白相兼,有臭味,阴部灼热或瘙痒,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辨证属肾阴虚夹湿热,治疗以滋肾益阴,清热祛湿,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舌脉来辨证处方用药,详情请到专科医院咨询妇科医生。
常备中成药
口服:左归丸、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妇科千金片、花红片、妇科千金胶囊、康妇炎胶囊、妇炎舒胶囊等。
外用:保妇康栓、复方苦参洗液、红核妇洁洗液等。
(二)外治法
(1)艾灸:主穴选阴陵泉、丰隆、带脉,湿热证加行间、丘墟,肾阳虚证加肾俞、关元、命门、太溪,脾虚证加脾俞、足三里、隐白、太白。
(2)耳针:主穴取内生殖器、三焦、内分泌,湿毒蕴结证加肝、神门,湿热下注证加肾上腺、盆腔;脾虚加脾;肾阳虚加肾、卵巢。
(3)穴位贴敷:湿热下注证选穴归来、气海、天枢、中极、子宫;脾虚证选穴带脉、气海、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阳虚证选穴肾俞、关元、命门、太溪。
日常食疗方推荐
带下过多
(1)脾虚证:苡仁白果粥(薏苡仁30g,白果10g,粳米100g,熬粥)。
(2)湿热下注证:金银菊花粥(金银花30g,菊花20g,粳米100g,熬粥)。
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证:首乌红枣粥(何首乌10g,腰果30g,红枣6颗,粳米100g,冰糖少许,煮粥)。
温馨
提示
1.带下过多是由于湿邪为患,易反复发作,不容易速愈。
2.带下过少影响性生活,常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疾病。
3.带下病是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带下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完】
下期预告:无子(不孕症)
每周二、周五,“悟道健康”栏目定期推送的重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
如需购买此书,请联系刘老师。
联系电话:13883012919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重庆市中医院
科学规范 严谨求实
传承发展 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