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百白破疫苗”引起了一番热议,
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些疾病
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但同时,
此刻也需要对这几种疾病有所认知。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病程长,未经治疗,咳嗽持续2-3个月,故曰“百日咳”。临床特点主要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为特征。
★ 虽然百白破疫苗接种以后,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较低的水平(<1/10 万)。但据 WHO 统计,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均出现百日咳重现,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韩国和日本等。根据中国CDC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高趋势。
传染源: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带菌者均为传染源。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人是隐性或者百日咳杆菌的带菌者,婴儿多来自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所以家庭成员间隔离很重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递给胎儿,所以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新生儿也可能发病,尤其是未接种或者没有全程接种疫苗者。
★
临床特点:
1. 无发热但咳嗽迁延且进行性加重;
2. 病初多伴流涕,但与绝大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同,不出现脓鼻涕;
3. 发作性咳嗽的关键鉴别点是鸡鸣样回声,除非到呼气无法持续,否则绝不吸气;
4. 发作性咳嗽夜间多发;
5. 小婴儿可以有呼吸暂停或抽搐的表现;
6.大部分婴儿有与迁延的无热咳嗽患者接触史(青少年或成人,多为家庭成员);
7. 有时无咳嗽的青年或成人表现为阵发性出汗也是特点之一。
宝宝患了百日咳,咋护理?
宝宝在痉咳期咳嗽剧烈,很多家长会很紧张,看着宝宝撕心裂肺的咳嗽不知所措。
1. 痉咳的护理:减少引起痉咳的诱发因素。痉咳发作时,协助侧卧、坐起或抱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随时擦拭口鼻分泌物。夜间痉咳影响睡眠可遵医嘱服用镇静剂。
2. 饮食护理:痉咳常导致呕吐,为保证患儿营养供应,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较黏稠的食物,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喂食不能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引起呕吐。
3. 病情观察: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气促、而咳嗽频繁为并发肺炎的表现。出现意识障碍、反复惊厥、瞳孔和呼吸的改变,为百日咳脑病的表现。均需要及时处理。恢复期一般主张在家中恢复,此时要注意避免二次感染。
做好预防:
百日咳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目前采用的百白破预防针,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组成,它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有效措施。此外,对于密切接触了百日咳患儿的易感儿,可用红霉素14天,以预防发病。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个极易传播,发生迅速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部等处黏膜灰白色假膜形成和白喉外毒素引起的低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 白喉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几乎被消灭的疾病,2007年至2017年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无白喉病例报告。
传染源:患者和白喉带菌者均为传染源。在潜伏期末至病后2周即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向外排菌,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人-人传播,也可经食物、玩具及物品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免疫力,抗体水平在1岁后基本消失。患病、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后均可产生外毒素的抗体,免疫力持久。
★ 临床特点:
症状为发烧、咽喉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喉、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瘫痪并导致死亡。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2. 病原治疗:早期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做好预防:
1. 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2周。
2. 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3. 疫苗: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4. 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
临床特点:
主要见于受到外伤的患者,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症状体征。
治疗与预防: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伤口处理措施
(1)对于大量细菌污染和脏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同时,在处理时应注意使用清洁技术,但并非要求一定无菌。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
(2)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6~12 PSI,1 PSI=6.895 kPa),以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应保障不少于1 000 ml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
(3)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存在明显失活组织的创面应该敞开。
(4)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迟转运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时间。
预防接种
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对出现伤口者,确诊破伤风后,早期有效地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西安市儿童医院,24小时医学频道,医脉通临床指南,冀连梅药师
摘自:陕西百姓健康
近日,
“百白破疫苗”引起了一番热议,
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些疾病
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但同时,
此刻也需要对这几种疾病有所认知。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病程长,未经治疗,咳嗽持续2-3个月,故曰“百日咳”。临床特点主要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为特征。
虽然百白破疫苗接种以后,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较低的水平(<1/10 万)。但据 WHO 统计,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均出现百日咳重现,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韩国和日本等。根据中国CDC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高趋势。
传染源: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带菌者均为传染源。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人是隐性或者百日咳杆菌的带菌者,婴儿多来自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所以家庭成员间隔离很重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递给胎儿,所以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新生儿也可能发病,尤其是未接种或者没有全程接种疫苗者。
临床特点:
1. 无发热但咳嗽迁延且进行性加重;
2. 病初多伴流涕,但与绝大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同,不出现脓鼻涕;
3. 发作性咳嗽的关键鉴别点是鸡鸣样回声,除非到呼气无法持续,否则绝不吸气;
4. 发作性咳嗽夜间多发;
5. 小婴儿可以有呼吸暂停或抽搐的表现;
6.大部分婴儿有与迁延的无热咳嗽患者接触史(青少年或成人,多为家庭成员);
7. 有时无咳嗽的青年或成人表现为阵发性出汗也是特点之一。
宝宝患了百日咳,咋护理?
宝宝在痉咳期咳嗽剧烈,很多家长会很紧张,看着宝宝撕心裂肺的咳嗽不知所措。
1. 痉咳的护理:减少引起痉咳的诱发因素。痉咳发作时,协助侧卧、坐起或抱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随时擦拭口鼻分泌物。夜间痉咳影响睡眠可遵医嘱服用镇静剂。
2. 饮食护理:痉咳常导致呕吐,为保证患儿营养供应,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较黏稠的食物,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喂食不能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引起呕吐。
3. 病情观察: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气促、而咳嗽频繁为并发肺炎的表现。出现意识障碍、反复惊厥、瞳孔和呼吸的改变,为百日咳脑病的表现。均需要及时处理。恢复期一般主张在家中恢复,此时要注意避免二次感染。
做好预防:
百日咳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目前采用的百白破预防针,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组成,它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有效措施。此外,对于密切接触了百日咳患儿的易感儿,可用红霉素14天,以预防发病。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个极易传播,发生迅速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部等处黏膜灰白色假膜形成和白喉外毒素引起的低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白喉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几乎被消灭的疾病,2007年至2017年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无白喉病例报告。
传染源:患者和白喉带菌者均为传染源。在潜伏期末至病后2周即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向外排菌,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人-人传播,也可经食物、玩具及物品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免疫力,抗体水平在1岁后基本消失。患病、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后均可产生外毒素的抗体,免疫力持久。
临床特点:
症状为发烧、咽喉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喉、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瘫痪并导致死亡。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2. 病原治疗:早期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做好预防:
1. 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2周。
2. 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3. 疫苗: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4. 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
临床特点:
主要见于受到外伤的患者,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症状体征。
治疗与预防: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伤口处理措施
(1)对于大量细菌污染和脏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同时,在处理时应注意使用清洁技术,但并非要求一定无菌。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
(2)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6~12 PSI,1 PSI=6.895 kPa),以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应保障不少于1 000 ml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
(3)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存在明显失活组织的创面应该敞开。
(4)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迟转运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时间。
预防接种
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对出现伤口者,确诊破伤风后,早期有效地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西安市儿童医院,24小时医学频道,医脉通临床指南,冀连梅药师
摘自:陕西百姓健康
您的健康顾问
健康知识咨询
政策法规咨询
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
预约挂号
戒烟干预
医疗投诉举报
12320
微信:sxws12320
微博:@陕西卫生计生12320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