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积极预防 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来源: 罗店社区卫生/ldzsqws

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为加强疾病监测、提高预防手段,扩大筛查范围并向感染者提供治疗,2018年7月25日,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以“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主题的宣传活动。

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

  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一般急性发病,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性、母婴传播,可导致肝功能反复异常。丁肝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4岁感染的儿童中,20%~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由HBV感染造成。 

乙肝传播途径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一般不会传染HBV。目前尚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乙肝病毒(HBV)主要传播方式有经血(输血或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等)、母婴和性接触三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手术、不安全注射、注射方式吸毒、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刀和牙刷等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多性伴及性乱者感染HBV危险性增高。

病毒性肝炎健康小常识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后一定要检查有无抗-HBs产生。

  一般而言,体内产生抗-HBs后,即使同乙肝患者有性等密切接触也不会被感染。另外,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多数可以自动清除病毒而痊愈。现实中乙肝患者的配偶因为都是成年人,婚后虽然可能被感染,但很少转为慢性乙肝,相反多数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要及时(最好在婚前) 注射乙肝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存在母婴传播,一些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在生育问题上,产生畏难情绪,担心自己的孩子感染乙肝病毒。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如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保证在出生24h内及时接种 (越早越好)首针乙肝疫苗,可保护95%以上的小孩不被感染;但极少数(约2%~3%)可能通过宫内感染而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阻断宫内感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