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来源: 维阿堂药业/xjwatyy

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 期。


一、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普遍以禀赋不耐,风、湿、热邪为主要病因。认为湿疹常在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复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日久益甚,虚热内生而致阴虚血燥,肌肤甲错。


二、临床表现 


根据皮损特点,一般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 期。


1、 急性湿疹


起病较快,皮损多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常有点状或小片状糜烂面,伴有明显渗出及结痂。瘙痒多剧烈。


2 、亚急性湿疹


常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皮损呈暗红色,红斑基础上以小丘疹、鳞屑及结痂为主,可有少量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可有轻度浸润。瘙痒多仍较为明显。


3 、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发病即为慢性,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可有浸润或苔藓样变,皮损多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局部干燥、粗糙、鳞屑,可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三、辨证分型 


1.风热蕴肤证


常见于急性湿疹初发者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病变进展快,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可伴发热,口渴,舌边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浮。


2.湿热浸淫证


常见于急性湿疹。急性病程,皮损潮红,多见丘疹、丘疱疹、水疱,皮肤灼热,瘙痒剧烈,抓破后糜烂、渗出,可伴心烦,口渴,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3.脾虚湿蕴证


常见于亚急性湿疹。皮损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色暗或有鳞屑,少许渗出,瘙痒,可伴食少乏力,腹胀便溏,小便清长或微黄,舌淡胖,苔薄白或腻,脉濡。


4.阴虚血燥证


常见于慢性湿疹。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抓痕,瘙痒严重,可伴口干,便干,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剥,脉细。


5.其他证型


临床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或暗,苔润,脉沉弱无力等,常为阳虚证;出现畏寒,少汗或无汗,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等,常为风寒证。部分患者出现畏寒疲乏,口苦,便秘,舌暗红水滑,苔薄白或黄腻等,常为寒热错杂证。


四、治疗 


治疗原则


以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控制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基本目的。本病早期当驱邪为主,后期则要以调理气血为主。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及证型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同时要结合皮损的局部辨证,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治疗方法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需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象,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


风热蕴肤证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苦参、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生地、丹皮、赤芍、当归、甘草等。


②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燥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连翘、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牡丹皮等。


③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苍术、陈皮、厚朴、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甘草等。


④阴虚血燥证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止痒;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生地黄、白芍、玄参、沙参、丹参、牡丹皮、刺蒺藜、防风等。


⑤其他证型


阳虚证常选用四逆汤或真武汤等,风寒证常选用麻桂各半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寒热错杂证常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2.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部分无明确证型的中成药可采用辨病用药。同时,外用中成药应根据皮损的不同表现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①内服中成药


①消风止痒颗粒,功效:消风清热,除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热蕴肤型湿疹、皮肤瘙痒症;用法用量:10 mL/次,口服3 次/d。


②龙胆泻肝丸,功效:清利肝胆湿热;适应症: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用法用量:3~6 g/次,口服2 次/d。


③金蝉止痒胶囊,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用法用量:6 粒/次,口服3 次/d,饭后服用。


疗癣卡西甫丸,功效: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用法用量:10 g/次,口服2 次/d。


⑤参苓白术丸,功效:健脾,益气;适应症:用于脾虚湿蕴型湿疹;用法用量:6 g/次,口服3 次/d。


⑥润燥止痒胶囊,功效: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适应症: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用法用量:4 粒/次,口服3 次/d。


⑦湿毒清胶囊,功效: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适应症: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用法用量:3~4 粒/次,口服3 次/d。


②外用中成药


①青鹏软膏,功效: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适应症:用于慢性湿疹;用法:外用2 次/d,涂抹于患处。


②除湿止痒软膏,功效: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适应症: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用法:外用3~4 次/d,涂抹于患处。


③消炎癣湿药膏,功效:杀菌,收湿,止痒;适应症:用于慢性湿疹;用法:外用2~3 次/d,涂抹于患处。


④丹皮酚软膏,功效:消炎止痒;适应症: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各种皮肤疾患;用法:外用2~3 次/d,涂抹于患处。


⑤蜈黛软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邪所致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治疗;用法:外用2~3 次/d,涂抹于患处。


⑥肤舒止痒膏,功效:清热燥湿,养血止痒;适应症:用于阴虚血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用法:外用,取本品5~10 g,于温毛巾上抹擦皮肤,揉摩5~10 min,用清水冲净即可,1 次/d。


3.中药提取物


①复方甘草酸苷


适应症:用于各期湿疹,有口服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多种剂型;用法用量:口服制剂,成人通常2~3 片/次,小儿1 片/d,3 次/d,饭后口服;注射液制剂,成人通常1 次/d,5~20 mL/次,静脉注射。可依病情、年龄选用剂型及增减剂量。


② 雷公藤多甙片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适应症: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用法用量:口服,按体质量1~1.5 mg/(kg·d),分3 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反复发作者病情控制后可减量维持治疗。



③昆明山海棠片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适应症: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用法用量:口服,3~5 片/次,3 次/d。反复发作者病情控制后可减量维持治疗。


4.中医特色治疗


①中药塌渍疗法


适应证:用于炎症较重、渗出明显的皮损。方法:采用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等清热燥湿止痒功效的溶液浸湿消毒纱布4~6 层后,拧至不滴水对皮损进行冷湿敷,20 min/次,2~4 次/d 或遵医嘱。


②中药药浴疗法


适应证: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方法:急性期可选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马齿苋、黄柏、地榆、千里光等药物以清热燥湿、凉血止痒;慢性湿疹可选用当归、桃仁、生地、鸡血藤、蛇床子、土荆皮以滋阴养血、润燥止痒。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浴,选择不同的方药及药浴方法。病变范围小的,可局部洗浴;病变范围大的,可全身洗浴。水温宜调至38 ℃~43 ℃,微微发汗即可。20 min/次,1 次/d。


③中药熏蒸疗法


适应症: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方法:辨证选用不同组方的药液(具体方药可参照中药药浴疗法),煎煮浓缩后放入中药熏蒸机,通过蒸汽熏蒸患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20 min/次,1 次/d。


④火针疗法


适应症:用于局限性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明显者。方法:常规皮肤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1 寸毫针,酒精灯加热针体,直至针尖烧至红白,迅速浅刺皮损肥厚处,1 次/周。


⑤普通针刺疗法


适应症: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方法:常规皮肤消毒,辨证选穴。主穴:大椎、曲池、合谷、风市、三阴交、阿是穴。配穴:湿热浸淫型:阴陵泉、陶道、肺俞等;脾虚湿蕴型:脾俞、胃俞等;阴虚血燥型:膈俞、肝俞、血海等。湿热浸淫型用泻法,其余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0.5 h,1~2 d 1 次。


⑥耳穴疗法


适应证: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方法:常规皮肤消毒,然后将黏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双侧耳穴(主穴为肺、大肠、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操作者以拇指和食指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对压,手法由轻到重,患者出现酸、胀、麻、痛或循经络传导为“得气”。每次每穴按压20 s,2~4 次/d。


⑦穴位注射疗法


适应证:用于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 mL 注射器抽取“苦参素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等,垂直刺入选定的穴位(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提插捻转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药液,每穴1 mL,1 次/d。


⑧刺络拔罐疗法


适应症:用于慢性湿疹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者。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梅花针在皮损肥厚处叩刺,以皮肤轻微渗血为度,再行拔罐治疗。1 次/d。


五、预防调摄 


1.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湿疹的发病因素、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有一定了解,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禁忌


慎用鱼腥动风之品,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但无须盲目地忌口。


3.日常护理


避免过度烫洗、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对于慢性湿疹,尤其注重保湿润肤剂的长期规范使用。


4.精神调理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及疲劳,切勿焦虑、忧郁。保持情绪安定、乐观,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5.积极治疗


体内的原发疾病,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

原文来自: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 年第17 卷第2 期




声明:文章和图片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馨提示】:与您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付出之路,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