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网站曾发帖,标题还特别惊悚,呼吁所有家长停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到底这药出什么问题了,真的不能用?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临床常用的感冒类非处方药,是由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0.5mg)和人工牛黄(5mg)组成的复方制剂。
该药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网络上那篇文章之所以呼吁家长停用该药,是因为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通告,要求所有经营和使用单位立即停售和使用标示为某药业公司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
上文提到马来酸氯苯那敏是小儿氨酚黄那敏的一种原料制剂,因为个别批次原料制剂出问题而否定一种药,其实缺乏科学性。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并没有吓人,只要合理使用就能避开风险。具体怎么用,注意各自成分的“三不要”即可!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NSAIDs),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调,进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从而发挥解热作用,还可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所以,使用该药可改善普通感冒者的发热、头痛、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但,此药与其他NSAIDs相比,几乎无抗炎作用。
①不要超剂量服用
多数文献支持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口服每次最大剂量为10-15mg/kg,成人口服日剂量不超过3g或4g,联合用药或复方制剂日剂量不超过2g。
本药主要经肝脏代谢,从尿中排出。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见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但,若是大剂量或较长时间使用,很有可能会发生肝毒性或肾毒性,尤其是肝毒性,可出现恶心、腹痛或黄疸等症状。
②不要联合用药
2种NSAIDs联用并不增加疗效,但可能会增加毒副反应,故不主张联用。因此,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不要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制剂联用,以免过量致肝毒性增加,同时也不要与同类别的药物如布洛芬单方或复方制剂联用,以免增加肾毒性等发生的可能。
③不要用于(或慎用于)特殊人群
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于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血小板减少者、有出血症状者、有溃疡病穿孔病史者。
2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属于第一代H1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此外还具有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感冒者的鼻咽分泌物,从而缓解鼻塞、减轻咳嗽症状。
①不要联合用药
马来酸氯苯那敏可透过血脑屏障,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其可减少快速动眼期睡眠,可能会致学习能力下降(包括认知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镇静、昏睡、口干、心动过速、易激惹、面部潮红、腹泻、散瞳、吐字不清、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
另外,本药具有抗胆碱作用,会影响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由此,含氯苯那敏的复方制剂,不要与氯苯那敏的单方制剂联用,以免嗜睡等副作用增加,也不要与同类别的药物如苯海拉明联用,以免对学习能力等产生影响。
②不要忽略可能对皮试的影响
使用抗组胺药可能会影响皮试结果如青霉素皮试,推荐皮试前需停用全身用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至少72h,马来酸氯苯那敏与苯海拉明同属于第一代H1抗组胺药,因而皮试前也须注意。
③不要用于(或慎用于)特殊人群
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外周抗胆碱(M胆碱)作用,可引起阿托品样副作用如增加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诱发癫痫,禁用于癫痫患者;甲亢者慎用;可从乳汁分泌,抑制泌乳及影响婴儿,哺乳期尽量不适用。
3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属于中枢镇静药,具有清热、解毒和定惊作用,可加强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的疗效,也可部分抵消H1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引起的嗜睡。
①不要联合用药
与乌拉坦、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维生素B2联用,可产生拮抗和中枢抑制。
②不要忽略不良反应
人工牛黄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使用时需注意。
③不要用于特殊人群
人工牛黄可通过胎盘,因而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且对胚胎有毒性能致畸,故孕妇不宜使用。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制剂,要从其成分中掌握相关的用药注意事项,特别是此药不要与其他同类药联用,也不要用于一些特殊患者,且有关的不合理用药的报道也有很多,因此要谨慎使用复方制剂。
参考文献:
1.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2-445
2.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330-333
3.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1-4
4.冀连梅.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4-025
5.刘治军.“药”想治病须谨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4-225
6.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84
7.王建业等.临床药物治疗学-老年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25
8.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3):149-156
9.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3):161-168
10.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3143-3145
11.北京市癌症疼痛管理规范(2017年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2):884
12.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19
13.雷培等.常用中药联用产生配伍禁忌的重要规则-常见中西药物联用的配伍禁忌规则(3)[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171
14.侯家玉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58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尊重原创,如有问题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