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药物,使用时应详细了解它的配伍禁忌。
奥美拉唑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老百姓特别想知道很多药它是怎么来治病的,对于奥美拉唑来说,它用专业的词汇就是说,它能够抑制一个叫胃H+-K+-ATP酶,又叫质子泵。
简单的说就是这个泵,它能够把钾离子泵到细胞内,把细胞内的氢离子泵出来,然后这个氢离子释放到胃中,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胃酸。
奥美拉唑就是抑制了这个泵,让这个泵不能把氢离子泵出来,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这个胃内的PH升高,把胃酸环境降下去,起到一个抑制胃酸的作用。
很多的疾病可能发生机制都跟胃酸过多有关,它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这个环节,就可以治疗一些胃酸过多的疾病。
奥美拉唑主要治疗什么病?
奥美拉唑它是一个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所以跟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的疾病,它都可以治疗。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叫胃溃疡,还有十二指肠溃疡,这都是跟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奥美拉唑可以很好的治疗这两种溃疡。
还有一种病,我们叫它胃食管反流,这种病其实也非常的可怕,如果胃酸长期反流的话,会造成食管的癌变,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的分泌,来治疗胃食管反流。还有,大家现在可能都注重健康,每年都去查体,查体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个东西会造成胃溃疡。
这种情况下,我们临床根据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我们的治疗方案里面,就已经含有一个抑制胃酸的药,通常就是奥美拉唑,还有其他的一些拉唑等等。
奥美拉唑配伍禁忌
2009年年初,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就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等药物相互作用发出药物安全性信息。根据数据显示,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联合氯吡格雷,奥美拉唑可使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及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减少近一半。
奥美拉唑具有酶抑制作用,可延缓经肝脏细胞色素 P450 系统代谢的药物(如双香豆素、安定、苯妥英钠、华法令、硝苯定)在体内的消除。
当本药品与上述药物一起使用时,应酌情减轻后者用量。研究表明,服用安定期间,口服奥美拉唑可致步态紊乱,停用即可恢复正常。服用奥美拉唑一周后,可使单剂量注射地西泮 (安定) 的清除率降低 54%,血药浓度升高。
与地高辛合用
奥美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胃液酸度,可能减少地高辛水解,增加其吸收。胃液 pH 值<3 时,地高辛在胃内水解,导致活性降低或丧失。升高胃液 pH 值的因素可能升高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
铁剂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吸收,胃酸可增加铁剂的溶解度,促使不被吸收的三价铁转化为可被吸收的二价铁,从而有助于铁的吸收。
奥美拉唑属于抑酸剂,可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 PH 值。如果在服用铁剂时同时服用抑酸剂,特别是强效抑酸剂,必然会影响铁剂的吸收,降低疗效。所以,在服用铁剂纠正贫血期间最好停用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 H+-K+-ATP 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而甲氨蝶呤的肾清除是通过氢离子依赖性机制进行的,因此怀疑甲氨蝶呤与奥美拉唑有相互作用,关于相互作用的资料有限。
由于联用两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应考虑停止奥美拉唑治疗,密切监测血浆甲氨蝶呤浓度,并适当地采用亚叶酸解救、充分补液及碱化尿液。
奥美拉唑是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可能降低酮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弱其抗真菌作用。
维生素 B6 与奥美拉唑配伍后可变成黄色或茶色;
氨甲环酸与奥美拉唑配伍后可出现白色絮状物;
复方氨基酸与奥美拉唑配伍可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物;
盐酸氨溴索与奥美拉唑配伍后可出现乳白色浑浊;
奥硝唑与奥美拉唑配伍后可变成黄褐色。
奥美拉唑为弱碱性化合物,在酸溶液中能很快分解,上述药物多属酸性药物,当奥美拉唑与它们配伍时,可发生中和反应,可见 PH 是导致奥美拉唑溶液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另外,奥美拉唑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遇酸,热和光照,氧化剂均易变质降解,当 PH 低于 8 时,很容易发生变色形成沉淀物。
参考文献
[1] 宋柳全. 奥美拉唑与 17 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J],2012,06(14):84-85.
[2] 郭丰 张宝娣 谢丹青. 奥美拉唑药物相互分析作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J],2011,5(7):79-80.
[3] 龚建明 李以宏 雷军平.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东南国防医药 [J],2011,13(5):440-442.
[4] 张俊松 成燕 王晓利 吴松. 注射用奥美拉唑溶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中国药师 [J],2007,10(4):352-354.
[5] 王海莲. 中国六城市质子泵抑制剂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处方现状研究. 实用药物与临床 [J],2015,18(8):964-966.
[6] 郭芮彤 于锋 徐航 葛卫红.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药学与临床研究 [J],2015,28(5):479-483.
[7] 李冉 王雪娇 刘妍 李宾宾 . 奥美拉唑钠相关变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J],2015,21(21):2602-2604.
来源:临床用药(ID:dxyguancha)、药师360
作者:张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