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的小美好系列】(3)——两张老照片

来源: 海门市人民医院/hmsrmyydb

儿科没有故事,只有生活。


儿科的小美好微不足道,只是润物无声。


普通,平凡,甚至渺小,却关乎每一个孩童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用心去守护每一份希望,这就是我们儿科人的使命。




 两张老照片 

 (作者:黄赛花


 在我们儿科办公室,珍藏着两张老照片。每次看到,种种美好的回忆便历历在目。尽管当时我还没有加入这个忙碌又温馨的团队,但是对儿科的发展史,我了如指掌。


 

    两张照片背后并没有感天动地或惊心动魄的故事,却见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的成长,见证了儿科生生不息的发展,对我来说,这是无比美好的事情。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2002年,那年医院住院部新大楼落成,儿科除急诊值班人员外的医护人员在大楼前合影留念。当时的儿科有11名医生,9名护士。


 16年前,海门的交通并不发达,离海门比较远的乡镇和农村的儿童一般都会选择就近的基层医院或者赤脚医生的诊所就诊,确实比较严重的才会转到我们医院。所以那时病人的数量少,治疗的质量却非常高。


       拍这张合影后的不久,当年还是小鲜肉的郁主任,带着大家完成了海门历史上的第一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换血治疗。随后,李礼主任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后带回来新生儿静脉营养技术。新技术的开展离不开护理部的支持,当年的护理部只有九个人,却承担了病房、门急诊以及新生儿的全部工作。


    两年后,门急诊大楼落成,儿科从住院部七楼迁至急诊二楼,改名为十八病区。科内人员也出现了一些变动,老蔡主任退休,李剑英医生调到了肿瘤科,袁小圆同学光荣加入儿科队伍,至此,欣慰姐姐终于不再是老幺。护理部的变动更大,施弼华成为当年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秦老师调到了血库,大眼睛燕玲姐姐现在是输液室的护士长,病人们都认识的圆脸朱老师,成了我们护士长的得力助手,培养了儿科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2004年,为方便就医,儿科的门诊、急诊以及病房集中在了一起,成为如今的儿童中心。第二年的春天,当时的儿童中心姜主任带着大家去扬州旅游的时候拍下了这第二张合影。


    最近几年,病人不断增加,护理部分成了儿科病房、新生儿室和儿科输液室,人数从九人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五十人;夜急诊从十多年前的一晚接诊二三十个,到现在每晚接诊一百多例;住院人数从原来的十几人到现在五六十人。而医生组,依然是十几个人。我们这些被小患者喊着爷爷奶奶的“老家伙”们,每天完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然而无论多累多苦,每每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家长们担忧又信赖的眼神,我们内心甘之如饴,从未懈怠。

   两张老照片,初衷是留念,本质是传承。


   明年,新医院落成,儿童中心又将搬迁。到时,一定会有第三张合影,幸运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与我的伙伴们一起见证儿科的不断完善和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