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是济源市中医院成立60周年的日子。在这意义非凡的2018年,谨以此文献上我对她由衷的祝福。
六十载风雨,六十载艰辛。
翻开院志这篇历史画卷,济源市中医院60年的发展变迁跃然纸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幕幕被定格的瞬间,向我们展示着中医院一天天的变化,诉说着中医院60年的成长壮大。
东留村大门(资料图)
从1958年的济源县城关镇第一中医联合诊所,到1980年市中医院新门诊楼东留村址投入使用,再到2010年,投资7000余万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9层综合大楼的正式投入使用;从最初的6张病床,10余名职工,到今天的350张编制床位,603名在职员工,中医院在改善办院条件、扩大办院规模、提升医院形象等方面不断攀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医院大楼外观(资料图)
六十载硕果,六十载芬芳。
60年来,中医院人始终践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大型设备。
从开放式手术,到微创外科,直至今天的超声无创聚焦术,外科从曾经的一个病区住不满,发展到今天的两个科室,日均住院人数达到80余人;
中风科更是由曾经的一个病区,发展为今天三个住院病区,日均住院患者达到250余人;
肝胆脾胃科这些年来,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医护理特色病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
同时,妇产科、心肺肾病科、急诊科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
改变的是院容院貌,是人才技术,是设备实力,不变的却是中医院人“仁爱、敬业、传承、创新”的精神风貌。
德国西门子3.0T超导核磁共振(资料图)
从站着为病人量血压的刘苏医生,到跪地给患者做手术的陈海涛医生;
从见义勇为路边救人的李鸿雁护士,到为患者垫付数千元医药费的王志伟医生;
从彻夜不休为产妇接生的张丽红主任,到拒收千元红包的卢旭升医生;
从“三好一满意”到“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从优质护理服务到规范管理服务……
60年来,我们的团队涌现出了杨化峰、付真、王巧玲、王志峰、李志明、杨红琴、刘战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分别荣获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医德标兵、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济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一个个金字招牌,一项项荣誉光环,彰显了一代代中医院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不断追求和探索治疗疾病的新路,用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留下了无数感人的医患故事和难忘的历史瞬间。
帮病人排解烦闷(资料图)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前程似锦。中医院伴随着城市的历史沧桑,在济源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60年风雨兼程,创造了60年灿烂辉煌,也激励着中医院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更加壮美。我们必将迈着坚定的步子前进,前进,再前进。
文稿:扶贫办 王亚庆
编辑:原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