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国内的高血压控制率一直很低,不少患者因缺少用药知识或自身习惯不良,走进服药误区,导致最终的用药效果不理想。
1
7
1
防主观判断
有人体检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但自觉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也就不当回事。
事实上,高血压的程度与症状并不成正比,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险。因为没有症状,许多人到了突发脑溢血入院都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所以说,即使没有头晕、失眠等高血压症状,也要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一定要上正规医院检查,并遵照医嘱吃药。
1
8
1
防追求速效
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需要适应的过程,身体也是。
降压讲究平稳、有效,一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过度紧张,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有的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而不顾及自身情况。
精神紧张本身就是引起高血压的一项危险因素,由惶恐心态所带来的危害已超过了高血压本身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一般长达几十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么长时间形成的高血压,要在短时间内降到正常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许的,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导致心、脑、肾供血不足而产生严重后果,严重者可能导致缺血性脑中风或心肌梗死。
降压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
1
9
1
防随意选药
有人错误地认为药吃得越多,血压就会降得越快,吃一粒降压药不行,于是吃两粒,把单一药物加倍来吃,这样很不安全。其结果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会危及生命安全。
相比较而言,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但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服用多种药物时一定需要医生指导共同设定用药方案。
1
10
1
防因噎废食
“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也同样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服用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
有的患者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容易走向极端,一旦遇到不良反应,即对服药降压失去信心,转而停止服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
1
11
1
防睡前服药
人的血压在一天中,午夜最低,入睡后的血压比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
因而睡前服用降压药,会导致血压较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夜间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流供应量不足,容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出现失眠、失明、偏瘫等症状。
所以高血压患者切忌在临睡前服药,以防夜间发生意外。
1
12
1
防不作复查
有的患者一味盲目长期服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不讲究实效。
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同一个病人,由于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发生变化,选择治疗的药物就需要有所变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是不可取的。
定期检查血脂浓度是反映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
有人认为,若治疗6周未见血脂升高,说明所用降压药安全、合理、有效,可继续服用,否则就应改用其它药治疗。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公众号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