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20多年,刘徽医生成了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村民刘朝锡
刘徽医生很不简单!自从他担任我们村的乡村医生,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再不用犯愁生病往镇上跑,只要一个电话,他不管黑夜白天,刮风下雨都会及时出诊,用最适当的药,花最少的钱把病给我们治好,而且从未收过任何出诊费。他还经常到我们家里做巡诊、随访、健康宣传等公共卫生服务,让我们健康有了保障,防病意识也增强了,他是我们老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支部书记李大洪
刘徽作为我们村的乡村医生,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村医这个岗位,用他的爱心、责任心庇护着这一方老百姓健康。村民们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无力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忙把病人转到镇医院。他还会定期为一些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免费送医送药,从无怨言。
守护乡村的“夜灯天使”
▼
立志学医 服务乡邻
或许是儿时受父亲行医治病救人和艰苦生活条件的影响,刘徽从懂事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承载着这样的梦想,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1999年夏天,他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当时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回到老家,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一时间,各种质疑、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别家的儿子书读出来,都到单位上班工作,你倒好回来当泥腿子医生?”父母对他恨铁不成钢,明确表示反对。但他心里最清楚:老家穷乡僻壤,很多家庭“小病拖着自己治,大病没钱不能治,得了重病来不及治”,乡邻患病时痛苦无助的画面一幕幕地闪过他脑海。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留下来,甘当父老乡亲的健康卫士,这一干就是20年。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年轻,经验也不足,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他看病。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地多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跑到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对他的医术刮目相看,家住村一组的李xx到卫生室给家人拿药,见其眼睑浮肿,面色苍白,刘徽便问他是不是身体乏力、尿血?李xx大吃一惊,反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只是笑了笑,建议李xx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诊断为双肾结石,右肾已丧失功能。因及时治疗,李xx转危为安。病人家属对他千恩万谢,直到今天,李xx一家人见到他还念叨:“多亏有刘徽医生,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刘徽在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刘徽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年轻医术高,服务态度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村卫生室候诊大厅墙壁四周悬挂着一面面“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扁鹊妙手,华佗仁心”“医德双馨”的大红锦旗。这些锦旗是对刘徽扎根农村为老百姓健康带来福祉的感谢,也是对他的莫大鼓励和鞭策。
由于就诊病人增多,原有的卫生室已不能满足就诊需求,更谈不上规范了,村上也没多余的资金。“这咋办?”他四处奔波、东拼西凑,自筹资金15万余元修建房屋,拿出了200平方米的整个一楼用作村卫生室,并按照甲级村卫生室标准进行建设,而自己一家五口人只能在楼下十几个平方的地下室用餐,家人经常埋怨他,他只能陪上笑脸。他懂得,一名医生,不光要有技术,还要有良好医德和一颗仁慈的心。
“以真心对待病人,以真情关心病人”,他常常这样要求自己。由于六股树村地处山顶,出门不是爬坡,便是下沟,外出务工的人多,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只要需要出诊的,他随喊随到。通公路的地方,他就骑车;不通公路的就步行。每年都要出诊百余次,无论是刮风下雪,白天深夜,都照诊不误,摔跟头,擦破皮,甚至摔个“五花脸”,都成了家常便饭。
那是2014年冬季的一个凌晨,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肖xx丈夫打来电话:“喂,刘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从家属的语气中能听出很焦急。妻子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刘徽哪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下楼到卫生室,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及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有限,但他没有慌乱,一边有条不紊地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突然想起去镇卫生院的公路有一段在维修,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刘徽非常冷静,二话没说,背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背过维修的公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让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背着病人沿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刘徽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医药费近万元。2009年冬天,五保户鲜XX 患重感冒无钱看病,得知消息后他便背着出诊箱上门为老人免费看病,当看到老人家里破旧的窗户根本不挡风,他就主动掏钱请了工人为老人安装了两扇新窗户,老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说:“人都有个病痛,老人独自一人不容易,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刘徽当乡村医生以来,没有什么轰动的事迹,生活相对平淡,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忙”字。20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诊治病人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忙得团团转。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他还负责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认为“把这项服务搞好了,全村的卫生宣传到位了,也是治病救人”。由于六股树村地处山顶,地广人稀,村民白天忙农活,晚上才在家。为落实好惠民工作,保障村民基本医疗服务,刘徽白天忙完了日常诊疗工作,晚上便背着出诊箱、带上“手电筒”开始了逐组逐户的“夜间巡诊”。他每到一户,都会给村民宣传防病知识、健康惠民政策,对重点人群管理进行随访登记,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就这样年复一年,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年行程上万公里。对村民的身体状况他了如指掌,谁患过慢性病,谁对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他心里一清二楚。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夜灯天使”。正是由于他的艰辛和努力,全村公共卫生工作一直位居全县前列,并多次代表全县迎接省、市的检查和评估。他所负责的村卫生室被评为“示范村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
20年来,面对乡村医生不好当、地位低、 工作环境差、劳务报酬落实不到位的状况,有的人跳槽到乡镇卫生院,有的设法进城,有的甚至改行做生意,而他立足农村不动摇,立足“救死扶伤”不动摇,无怨无悔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群众身上。县医疗单位曾以 10000元/月的薪水聘请他,这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可是他谢绝了,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回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20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坚持自己行医的准则和底线,不开大处方,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能用中药的绝不用西药。“都是老乡,挣几个钱很不容易,行医对于我而言,不单纯是个职业、是个饭碗,更重要的是一份信仰、一种操守”。
20年来,刘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行医过程中,他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并勤于总结实践经验, 先后撰写了《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等 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交流。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健康的事迹先后被《大众健康报》《国际在线》《广元日报》《健康广元》等媒体宣传报道。
20年来,刘徽尽到了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力所能及地做好了网底公共卫生服务,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刘徽还要走很多的夜路,看很多的病人。既然20年都这么挺过来了,他坚信:“会一直干下去,哪儿也不去了,就当一名乡亲信得过、活得有尊严的乡村医生”。愿这盏“夜灯”在建设健康苍溪的路上越照越亮……
来源:苍溪县卫生计生局
责编:黄呈韵
审稿:王松、谢春燕
往期回顾
【庆祝首届医师节】广元优秀医师典型事迹展播 | 广元市中心医院马兵:川北地区呼吸系统患者的贴心人
( ̄▽ ̄)/喜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