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宣 下 基 层
在甘孜州人民医院,有一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每隔一段日子,就会来到这里为病人做手术,他是谁?他为什么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地来到藏区?今天,宣宣要为你们带来的好医生,就是这位称得上是高原包虫病“克星”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宣宣见到他时,他正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准备为一位包虫病患者做手术,而那天,一共有七台包虫病手术。
王文涛,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卫计委肝包虫病救治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包虫病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包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师从我国肝移植大家严律南教授,他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用于治疗晚期包虫病患者。他的技术被全球广泛认可及应用。
师承大家 医术高超
王文涛医生的老师,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就是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的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泰斗严律南教授。
1999年,王文涛来到华西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在严老悉心严格的教导下,王文涛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肝脏外科医生,参与完成了如儿童活体肝移植这样的高难度手术,求贤若渴的华西医院最终向王文涛伸出了橄榄枝,从那时候起,王文涛跟着导师的步伐,与广大患者一起“肝胆相照,胰路随行”。
在多年的诊治工作中,王文涛发现罹患“肝包虫病”的病人异常众多,且常常病情严重,难以通过传统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这种寄生虫性传染病在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广泛肆虐,四川省西部的甘孜、阿坝地区更是其中的重灾区,当地患病率极高,世界上属罕见。包虫是一种肉眼无法察觉的寄生虫,往往寄生在狗身上,通过与人接触、或被污染的食物、河水、甚至空气,进入人的身体,最终寄生在肝脏上,潜伏期可长达5-30年。患者一旦确诊,往往已是中晚期,在这种情形下,患者的肝脏几乎被完全破坏,传统的肝脏切除手术已经无从下手,只有通过肝移植才能治愈。有许多患者来到王文涛的门诊,希望能接受肝移植治疗,然而病人众多而宝贵的肝源又是如此的稀少,而且费用昂贵,根本无法承受,许多患者最终没能等到接受手术的那一天。在与包虫病的这场战斗中,外科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却因为短缺的肝源而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力量,王文涛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于是投身技术攻坚,希望能另辟蹊径找到治愈包虫病的手段。
高原手术 坚持不懈
在经过反复尝试和艰苦训练之后,王文涛终于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用于治疗晚期包虫病。这项手术就是将患者的肝脏从体内取出,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一番缝缝补补之后,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完全是“废物”再利用的完美诠释。与传统的肝切除和肝移植相比,这一技术的难度系数增加了数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几家医院曾报道开展过这一手术的尝试。手术中外科医生既要考虑到保留足够的剩余肝脏体积,还要保护好肝脏重要的血管以便重新吻合。一台传统的异体肝移植手术大约需要花费六、七个小时,而自体肝移植动辄十多个小时,即使是对王文涛这样技术精湛的肝脏外科医生,也不啻为一场对技术和耐力的严酷考验。
在完成了10多例自体肝移植之后,王文涛的名气已经在中国藏区包虫病患者中逐渐传开,大家都说在成都华西医院有个“活菩萨”可以治包虫病,许多已经放弃治疗的晚期包虫病患者又重新燃起希望,到成都去寻求王文涛的帮助。然而这些病患多居住在极为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而且经济条件也十分拮据。因此,王文涛决定亲自到当地医院去开展手术,而这一坚持,就是许多年。藏区的患者感谢王文涛,总是为他献上满怀着祝福和真情的哈达。正当宣宣和王文涛医生交流时,一位献哈达的患者便走了进来。他一边将手中的哈达诚挚地献给王医生,嘴里一边念着宣宣听不懂的语言,但是宣宣明白,这一定是感激的,包含深情的话语。
一名藏族同胞为王医生献上哈达
“王医生,您这样宅心仁厚,是不是有很多患者感谢您,来为您献哈达呀?“宣宣问,王医生顿时笑了:“是的,我已经收到了太多的祝福。”,转过身,宣宣看到了放在一边的三个大纸箱,王医生说,里面全部都是患者为他献上的哈达。
满满三大箱哈达,全是患者的感激和祝福
王文涛用高超的手术技术,让许多晚期包虫病患者免于漫长的等待,得以及时接受治疗,同时由于手术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肝脏,不存在排斥问题,所以术后也无需使用昂贵的抗排异药物,为患者节省了每年大约7万元的一大笔医疗费。一台传统的异体肝移植手术花费约三十到四十万元,而自体肝移植则只需要十余万元左右,王文涛还四处“拉赞助”,建立起包虫病治疗基金,给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提供补贴,再加上国家对偏远地区的扶贫补助,许多患者因此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接受治疗。
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宣宣遇见了一位包虫病患者的家属多吉,他见到王文涛医生正在被采访,急忙走了过来,用生硬地汉语说:“这个医生好啊!好啊!我弟媳妇就是包虫病患者,已经十多年了,在甘肃、青海、新疆都去求过医,遇到了王医生,才有活的希望啊!非常非常感谢王医生!这个医生好!好!”,宣宣在一边默默数了一下,光是说“这个医生好“这句话,多吉就重复了五遍。
授人以渔,诠释“传帮带”的意义
在广大的基层医院,战斗在最前线的基层医生仍然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巧去对付疑难及复杂的包虫病,为此,王文涛上下奔走,每年多次到藏区基层医院查房、手把手教授如何做好手术。并开办培训班,邀请基层同行一起学习,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倾囊相授。通过远程网络平台为基础医院会诊把关、制定手术方案,极大提升了医疗质量,消除了少数民族群众看病的顾虑。基础医院医护人员对知识渴望的热情也超出了王文涛的想象,培训班现场人气火爆,以至于结业时的不得不分批合影留念。除此之外,王文涛也曾多次奔赴新疆、青海、西藏等肝包虫病流行省份和四川省内多个包虫病流行区,亲自完成或指导当地医生完成复杂的肝包虫病手术,为各地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王文涛医生认真带团队
对于自己的团队,王文涛总是强调“做人先于做事”、“夯实业务技能”和“鼓励技术创新”。一位从青海慕名而来的进修医生在进修结束时感慨:“慕名而来,虽然工作辛苦、要求严格,但确实收获良多,终身受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虫病患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王文涛奋斗的目标,在匆忙地接受完宣宣的采访后,他又奔向了手术室,看着王医生的背影,宣宣深深地为之感动,这些医者,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是拯救生命,是造福苍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王文涛医生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深切地诠释着这句话……
本文编辑:小郭
联系邮箱:3537508135@qq.com
热点推荐
(点击下面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