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可散寒,梗可顺气,子可化痰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均可入药;《名医别录》首载药用:“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明代云南医家兰茂的《滇南本草》云:紫苏叶“发汗,解伤风头疼,定吼喘,下气,宽膨,消胀、消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紫苏“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中医认为,紫苏全株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其中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效,可用于风寒感冒、鼻塞头痛、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解鱼蟹毒等。紫苏梗,味辛性温,入肺、脾经,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之效,可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紫苏子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富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等挥发油,并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解热、抗过敏、抗炎、抗衰老、抑菌、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等作用;并能缓解支气管痉挛。紫苏子除含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外,还有维生素E、C及β-胡萝卜、双萜等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癌等作用。


紫苏除药用外,还可以做香料、食用等功能,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源吉林甘和茶

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


由35味中药组成。方中紫苏叶、荷叶等清化暑湿;薄荷、连翘等疏风清热;茵陈、龙胆草等清热利湿;葛根、苦丁茶等清热生津;牡荆叶、威灵仙等祛风通络;旋覆花等降逆止呕;玉叶金花等清热解毒;厚朴等行气消食。适用于受暑感寒挟湿所致的感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食滞饱胀,腹痛吐泻。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


由6味中药组成。方中苏叶解表散寒;杏仁宣肺止咳;前胡降气化痰;桔梗宣肺利咽祛痰;陈皮理气燥湿化痰。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多痰,胸闷不舒等。


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由11味中药组成。方中紫苏叶、麻黄解表散寒;前胡等宣肺止咳;陈皮、半夏等燥湿祛痰;枳壳下气宽胸;黄芩清除肺热。适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咳喘顺丸

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由12味中药组成。方中苏子、桑白皮等降气化痰平喘;茯苓健脾渗湿;鱼腥草、杏仁清肺平喘;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紫菀、冬花等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因痰湿蕴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胸闷痞塞等。半夏糖浆可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胃苏颗粒

疏肝解郁,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由8味中药组成。方中紫苏梗顺气开郁;香附、香橼疏肝解郁;陈皮、佛手理气和胃止痛;枳壳、槟榔行气消积除胀;鸡内金消积化滞。适用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所致的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大便不畅等。


苏叶橘皮饮


原料:鲜紫苏叶3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


做法:将紫苏叶洗净,与陈皮、生姜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用中火煎煮10分钟,滤出药液,放温即可饮用。


食疗:方中紫苏叶解表散寒;陈皮理气和胃;生姜散寒温中止呕。该饮解表散寒,和胃止呕。适用于风寒感冒或胃肠型感冒引起的发热畏寒,头痛,鼻塞,流涕,胃脘胀闷,恶心等。


紫苏麻仁粥


原料:紫苏子10克,火麻仁1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紫苏子、火麻仁、杏仁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熬煮15分钟,取其药液,加入粳米,再添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食用。


食疗:方中紫苏子、杏仁润肠通便;火麻仁润燥滑肠;粳米补益脾胃。该粥补益脾胃,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