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小孩易腹泻,中医支招如何防泻止泻

来源: 信心药业/hnxinxinyaoye

夏秋转换,又到了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


孩子和老人都是腹泻致命的高危人群,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当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会这么恐怖。对于孩子来说,拉肚子“可大可小”。


“小”的时候,孩子可能只是表现得胃口差一些,大便次数多一些,也无发烧症状,精神状态也不错,只需做好护理就没问题了;


而有时候孩子拉肚子会闹得很“大”,比如大便次数很多量很大,大便稀溏,发臭,孩子会精神不振、发烧、哭闹,甚至有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的症状等等。

所以今天跟大家聊聊腹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们了解更清楚这些问题,就能更好的保护孩子少受伤害。


 关于秋季腹泻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叫腹泻。


腹泻在医学上的判断标准是:

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每日超过3~5次,多者达10次以上。


大便的性状是判断腹泻关键的一点。腹泻时每天排便的量很大(超过200克),大便性状改变(如呈稀水便、糊状便、蛋花样便)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或含未消化食物、黏液等。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少数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状。

不过,在母乳阶段的宝宝,本身排便的次数会偏多,如果没有明显超出平时的排便频率,或者没有其他不适,不算腹泻。


通常,夏季和秋季是孩子腹泻的两个高发期。


 中医谈腹泻 

中医称腹泻为“泄泻”,且对其病因有详细的论述。中医巨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写道:“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说明风、寒、热、湿均可引起泄泻。归纳起来,小儿泄泻的病因大致有4种:感受暑、湿、寒、热等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疗效,中医学认为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患儿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婴儿健脾散——由白扁豆(炒)、白术(炒)、山药、鸡内金(炒)、木香(炒)、川贝母等组成,主要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的治疗。

具体而言,婴儿健脾散中的山药、白术、木香、鸡内金等均可消积滞,助消化,健脾益气,产生止泻之功效。鸡内金对胃酸的分泌量、胃酸及消化力三者的增高作用尤为显著,且作用平缓持久,对各种消化不良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川贝润肺、止咳化痰,对支气管有较好的解痉作用;牛黄具抗惊厥、镇痛及解热作用,对小儿惊风、发热效果明显;白扁豆具有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腹泻的预防 

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提倡预防。爸爸妈妈除了从饮食上把好卫生安全关之外,也要合理安排辅食,切忌让孩子暴饮暴食。


另外,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贮存在冰箱内,且贮存的时间不宜过长;取出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细菌多从“口”入,特别是夏秋时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不让孩子玩耍过于劳累,多喝水,参与锻炼,并且无论在家或者出门都一定要勤洗小手,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而对于已经发生腹泻的宝宝,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着急,时刻留意宝宝的状况。如果患儿3天不见好转,或3天内出现下列症状,如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粪便带血等,应及时于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河南省中药制药骨干企业

中华老字号

百年老药


匠心独造

信心药业

招商:18838287218 18838287217

官网:http://www.hnxxy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