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览】沂源:第一村医送温情,授“鱼”又授“渔”

来源: 淄博卫生/ziboweisheng
经验

“王纪英大娘的查体报告中,肌酐数值是220umol/L,我告诉她可能肾功能出问题了,需尽快复查,第二天一查,肌酐达到400umol/L。”

“从查体到来院就诊,半个多月的时间,涨了接近200umol/L,病情发展还是很快的。根据其影像学检查,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保守治疗,并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后,肌酐明显降低,病情明显好转。等她出院回家后,我来她家回访时,她的精神面貌比以前明显好多了。”



这是笔者在沂源县中医院派驻中庄镇耿庄村“第一村医”段升庆的日记里看到的记录。

耿庄村的村医,因为需要照顾被三轮车撞伤的母亲而无暇顾及卫生室的工作,段升庆便承担起了卫生室的全部职责。除了做好日常事务,还及时发现了被游医忽悠的毕大娘,并及时联系相关专业的同事积极为她治疗;帮助张大娘调整高血压的用药,纠正她不合理用药的错误习惯;在中庄卫生院的协调下,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全镇600余名糖尿病患者全部纳入了管理,有效的改善了防控效果。  

如今,身着蓝马甲的“第一村医”在沂源县已经是响当当的品牌。村里百姓无论大病小病、急病慢病,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8月2日,沂源县驻鲁村镇“第一村医”团队的“医疗夜市”开进了店门村。傍晚六点半多,“第一村医”团队和鲁村镇中心卫生院的金色阳光志愿者们,就着手准备工作--进家入户宣传,挂条幅,摆桌子。群众越来越多,夜市热闹起来,第一书记刘琪成了“导医”,为村民们介绍每个医生的专业,方便村民就医。

很多被颈肩痛困扰的村民,把中医针灸科的王勇医生围得水泄不通;刘琛琛边和大爷聊着家常开着玩笑,顺便就把近五年的病史问了个清楚;鲁村镇卫生院的金色阳光志愿者们,在条件简陋的村委办公室里为村民做起了心电图,为临床确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已深,看病的群众仍络绎不绝,附近村的群众也来了不少,匆匆赶来满意而归。


这是沂源县卫生计生局针对“第一村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提出的“医疗夜市”创新性做法。

利用村民农闲时节、茶余饭后通过开展“医疗夜市”,不但解决了医疗专家们白天找不到人,有劲没处使的问题,还通过“第一村医”抱团组队的强大阵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接受健康知识普及,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热烈追捧。

第二批18名“第一村医”派驻沂源县以来,在吸收第一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俯下身子扎根基层,着眼长远开展工作。

鲁村镇的8名“第一村医”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第一村医”临时党支部,以“第一村医”临时党支部为“发动机”,与“第一书记”“双一联动”,全面做好健康扶贫、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定期在卫生院坐诊查房,以培训讲座的形式提升卫生院及辖区村医的业务水平,同时各“第一村医”派出单位作为后援团,组织送医送药送健康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健康保障服务工作。


截至目前,第二批“第一村医”先后组织参与义诊160余次,联系各类转诊200余人次,后援团及爱心企业捐助现金、药品、设备30余万元,为卫生院及村医组织业务讲座132次,沂源第一村医授鱼又授渔,爱心在不断传递。



供稿:沂源县卫计局

编辑:刘慧灵

校稿:高丽

发布:刘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