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入秋了,但全国多地仍旧持续高温预警,极端高温天气“流连忘返”,很多人热得受不了,甚至中暑了,不得不到医院求医问诊。
中暑,也是一种病,严重者甚至可能演变成致命的“热射病”!我们医院就已经连续收治了好几位热射病患者,在这里提醒大家,高温下户外活动,一定要警惕哦!
“热、热、热”,热得中暑了!
中暑,也称为高温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由于高温环境而引发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人体是一个恒温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5±0.7)℃。当人长期在高温下作业,直接被阳光暴晒,或者人群拥挤,散热困难时,往往会发生中暑。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中暑也分很多种: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三种症状一个比一个厉害!
热痉挛:
是由于大量失水、失盐引起的肌肉疼痛性痉挛。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和乏力,但生命体征一般平稳。
热衰竭:
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由于热射病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所以遇到热射病患者一定要立即送医救治。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了,千万不要不当回事,或者吃点药就算了,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首先要“搬”。
及时从高温地区撤离,并且到通风、凉快的地方休息,以开着冷空调的室内环境为最佳。
2、其次要“降”。
脱去患者多余或者紧身的衣服,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绷部位加速通风,用湿毛巾,或者冰块等物品,放置在重度中暑患者头部、腋下以及大腿的血管出进行降温。
3、然后要“补”。
给患者喝一些清凉、富含盐分的水。注意,要少量多次地补水。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猛一顿灌,反而可能引起反射性出汗过多,加重水分和盐分的丢失,让身体情况更糟糕。
4、最后是“医”。
如果患者有轻度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停止,则要立刻人工呼吸,及时抢救。对于严重中暑患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切记不可耽搁。
预防中暑有办法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的办法其实有很多种:
1、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在强烈的阳光下或者人群拥挤、散热困难、通风不良的地方活动,这是预防中暑最为重要的办法。
2、如果不得不在炎热的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戴浅色的衣服,佩带遮阳帽、遮阳伞等工具,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户外劳动者还需要及时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
3、在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就算是不渴也要多喝水,并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4、一些密闭的环境也很危险,例如停在户外的汽车。在酷暑天气下将车停在户外让太阳直晒,短短15分钟,车内温度就能从30℃上升到56℃,这个“烤箱”没人能受得了。所以,不要待在密闭的汽车里,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素材提供:呼吸内科陈蕾
咨询电话:0317-7366825
编 辑:窦若琳
大 医 精 诚 厚 德 至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