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提升医疗收费标准,中医馆更在乎这些……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过低,是中医药行业一直以来不断呼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过低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中医医疗服务特点,也不能体现从事中医医疗服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一定程度打击了从业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价格与成本、疗效不相符的情况长期困扰着中医药行业,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明确将规范调整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这意味着,如何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体现专业技术价值有了“参照物”。但对于医馆经营者来说,他们更希望破解的难题是:中医的标准化建设和患者教育。



价格对医馆经营的影响并不大



目前,我国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早在中医药法立法调研过程中,中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就集中反映过中医服务价格过低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法对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确定作出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等部门要依据法定价格管理权限,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所谓合理,即既要体现医务人员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价值,又要考虑人民群众购买中医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还要妥善处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医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湖南百杏堂名医馆中医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娟表示,目前中医的整体消费价格还是偏低,这也是中医一直深受群众认可的原因之一。但这个价格水平对于医馆消费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消费者更多看重的是医生的医德和医术。


今年1月1日,河北开始实施《河北省中医药条例》,不仅对中医药医保报销作出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而且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将实现医保报销同病同标准。在此之前,很多体现中医治疗特色的推拿类、针灸类项目为主的中医项目都未能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即使对于同一病种,中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明显要低于综合医院。


以浙江省为例,西医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项目数占该省执行的西医项目总数的85%,而中医项目此比例仅为57%。即便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中医项目,医保也规定了许多限制支付的条件。新规的出台,体现了对中医药政策的倾斜,有利于中医医疗服务的开展。



中医需要可用技术手段来评判的收费标准



在医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更多是参考医院价格或市场价格。以推拿为例,成都某医馆在开馆之初曾推出针灸和推拿服务,一次20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来说消费并不高。然而,该项目推出一段时间后便“夭折”了,原因是当地有很多私人的康复按摩理疗店,而且价格更低,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去社区或者私人的盲人店推拿按摩。


与几十块钱的中医推拿、针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容、按摩、足疗等产品却是动辄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且趋之者若鹜。其实,无论是推拿、针灸还是美容、足疗,专业的技法和优质的服务都缺一不可,中医诊疗需要从业人员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长期累积的临床经验以及规范的技术操作才能上岗,但美容院、足浴市场真正经过专职培训的按摩师却不多,或者说,他们花样繁多的服务项目“弥补”了技法和专业方面的“缺陷”,像有的店会提供中药、日式、牛奶、香薰、汉方等不同疗效的项目以及修脚等其他服务,有些考究的店铺还提供茶点、自助餐等配套餐饮服务。 


“从两者的价格差和对专业人员的技法、造诣要求来说,中医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是明显偏低的。”龙娟说,中医靠的是专家们长年累月的临床经验看诊,相比西医动不动就使用大型设备来说,劳动价值很廉价,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医医疗也亟需一套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评判的标准,“如此,很多中医传承的技术绝活都能成为专利技术。”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认知不够导致无法提高服务价格,“西医在公众的眼里疗效好见效快,但对中医治未病、慢病调理等却认知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公众对中医药以及中医传统疗法的正确认知,才能提高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