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我们的节日.七夕的由来

来源: 平度市人民医院/qdpdyy

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起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也称为乞巧节”,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一般民众所熟知的牛郎织女传说,其大意是说牛郎是人间一位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的小伙子,父母早亡,生活贫穷,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而织女则是天上的神仙。有一天,织女和其他姐妹偷偷下凡洗澡。牛郎则在老牛的指点下,偷偷拿了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只好做了牛郎的妻子。夫妻俩男耕女织,生下一对儿女,生活幸福美满,后来老牛病死了。但是好景不长,此事让天上的王母娘娘得知,王母娘娘强令织女回到天庭,于是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挑着一对儿女,上天去追织女。快要追到织女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画出一道天河,把牛郎织女永远地分隔两岸,但他们的忠贞爱情最后还是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见一次面。

所以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时候,传说千万只喜鹊飞上天,搭成一座鹊桥,牛部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由此形成了中国民俗节日——农历七月七的七夕节。因为织女手巧,七夕节于是成为中国女性的乞巧节。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每年七月初七举行。七夕之夜,中国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并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却又不同于穿针,这是明清时期盛行的七夕节俗。投针验巧前,要先准备一个盆,并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盆中的水要经过七夕当天的太阳晒过,到中午或下午才可以“验巧”。而验巧的方式,则是将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观察其在水底的针影:如果针影是笔直的一条即“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便是“得巧”。

其实,经过半天太阳光的照射,水的表面生成了薄膜,所以针平放在水平面上不会下沉。

拜织女

拜织女,中国岁时风俗,每年七夕节举行。这天,少女、少妇们相约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那天手巧的姑娘会制作各种形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被称为"巧果"。在农历的七夕节中已经成为一种恋人宣爱的方式。送恋人巧果,也成为表达彼此最好的方式。所以,七夕巧果也逐渐成为爱情的象征。

七夕节的说法林林总总有许多,或浪漫或凄婉,但这都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无限期望,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供稿:宣传科

编辑:王琳 李蕾

平度市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疗资讯和相关服务咨询,疾病具体诊疗方案建议来院面对面咨询专业医生。 

小编那么拼,点个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