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好消息!
就在昨天(8月16日)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部门联合主办的
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评选结果
正式出炉!!!
来来来
奉上完整名单
咱们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卫生室的刘徽医生
获得了
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荣誉称号!!!
来来来
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刘徽医生的故事~
提起六股树村,在苍溪县既普通,又有名。它地处广元市苍溪、剑阁两县和南充市的阆中市交接地,虽是小山村,却因村垭口六棵粗壮挺拔的大柏树而得名。
在村里,村医刘徽闻名方圆百里,他高高的个子,浓密的黑发,方框眼镜平添了一丝文气。作为副主任医师的刘徽在生养自己的这片故土行医已达20余年,他把平生所学回馈给了这里的父老乡亲,用医者仁心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村民的健康。他的家离“六股树”只有50米,20年里他把自己融入了六棵大柏树,用一个村医的平凡执守把自己活成了村民心里的另一棵树,一棵比“六股树”更让人们敬重的大树。
20余年,念念不忘做一个好医生
1998年夏天,刘徽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正规军”,他的人生之路有多个选项,比如到大城市医院,比如进县城医院,再不济也能到镇中心卫生院。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他选择当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就驻守在本村。一时间,各种议论纷至沓来。诱人的“香饽饽”,刘徽不是没有羡慕过;乡亲们的质疑,刘徽不是没有彷徨过。但他的目光,考虑得更为长远。”大医院、大城市不缺我这样的医生,回村行医也许是大材小用,然而故土缺医,守在这里一样能体现我自己的价值。”刘徽如是诠释自己当初的选择。
说起来,刘徽算是出生在行医世家,他的爷爷刘朝普,号庆安,医术十分高明,是远近有名的“庆安先生”。能被十里八乡尊为“先生”,这是了不起的荣耀。他的父亲刘孝先,修过襄渝铁路,建设过两河口电站,筹建过县卫校,在歧坪镇中心卫生院退休。家族的行医故事,从小耳熟能详;病人起死回生的经历,让他对父辈的神奇医术充满向往。毕业回村的那天,村部支部书记刘福先饱含深情地对他说:“徽娃,老家需要好医生呐!”刘书记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很多父老乡亲“小病拖着自己治,大病没钱不能治,得了重病来不及治”的一幅幅痛苦无助的画面闪过他脑海。“好医生”三个字,重逾千钧,促使他毅然决然地留下来,这一留就是20余年,当“好医生”,为这一诺一干就是20余年。
20年前。一个毛头小伙,连自己都没有发育齐全,能看什么病?万事开头难,刘徽背上药箱,从早跑到晚,没人搭理他。有的家里请滑竿抬病人,一见到他,就从别的小路上绕开了。还有的病人更甚,明明病得直呻吟,刘徽刚跨进屋,立马忍住病痛说“不疼了”;刘徽前脚刚出院门,屋子里又传出痛苦的呻吟。为这事,刘徽没少流眼泪,但没办法,人命关天,谁让他“嘴上没毛呢”?
刘徽看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远房舅舅,近70的马廷培老汉。当时,他的舅母病急乱投医,颠颠地跑来请他看病。刘徽非常高兴,甩开步子赶到马老汉家。不料他的热情,遭到了马老汉的兜头一瓢凉水。马老汉面朝床里,始终不愿起来。刘徽再三请求,怕马老汉不了解他,亮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牌子。没想到,马老汉不听则已,一听这话,连珠炮似的朝他轰开了:这么硬的牌子,还在农村混啥?是不是几年大学没看过医书?是不是拿我当试验品?一霎时,刘徽的泪水夺眶而出。毕竟是亲戚,马老汉心软了,下地请刘徽看病。一搭脉,老汉的病并不复杂,不过是个暑热感冒。刘徽开了一剂“清暑益气汤”,很快见了效果。老汉病愈后,逢人便夸刘徽医术如何如何好。这样,刘徽接纳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
行医在乡间地头,刘徽深深地懂得,要当一名好医生,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利用闲暇,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经常挑灯夜战,研习临床医书,通读父辈传下来的泛黄的典籍,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他经常跑到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个具体的医学案例,投向了民间验方的搜集。村里有个何老汉,他的祖父救过一个和尚,得到和尚治疗蛇伤的偏方。刘徽前前后后跑何老汉家20多趟诚心学艺,何老汉始终吞吞吐吐,不明确表态。直到刘徽给他医好了心包积液,才让他刮目相看。他捧出了小楷写就的偏方,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刘徽。类似这样的单方、偏方,刘徽搜集了不少,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就这样,刘徽一步一个脚印,在六股树村扎下了脚跟。虽然没有大医院医生的响亮名头,也没惊天动地救死扶伤的故事,更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举,却用毫不起眼的普通言行践行着对悬壶济世的忠诚。在执守乡村健康中他先后撰写了《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等 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交流。2000年,他进入职业医师行列;2009年,他通过主治医师考试;2016年,他升任副主任中医师。20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行医经验,在成长中他成熟已然。面对日新月异的各种变化,唯一没变的初心执守,是对乡里乡亲的那份亲情。作为广元市乡村医生中,唯一一个取得副主任中医师职称的人,他的奋斗故事,先后被各级媒体报道,成为乡村好医生的骄傲。
20余年,孜孜不倦做个好医生
“以真心对待病人,以真情关心病人”,刘徽这样要求自己。六股树地处山顶,出门不是爬坡,便是下沟。外出务工的人多,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出诊的时候很多。
多年来,刘徽的性子被一点点地磨了下来,变得非常随和。只要需出诊的,他随喊随到。
通公路的地方,他就骑车;不通公路的就步行。每年都要出诊百余次,无论是刮风下雪,白天深夜,都照诊不误。摔个跟头,擦破点皮,甚至摔个“五花脸”,都成了家常便饭。
2014年冬季的一个凌晨,天还没亮,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老肖打来电话:“喂,刘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焦急的语气,意味着病人十分危险。妻子出于保险起见,便对他说:“叫病人到镇卫生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刘徽动了气,大声吼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懂不懂?”他飞奔下楼,赶到卫生室。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处于半昏迷状态。
通过仔细检查,他作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的诊断。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及时抢救,病人随时可能死亡。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他一点没有慌乱,一边有条不紊地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
放下电话后,他突然想起去镇卫生院的公路有一段正在维修,救护车不能通过。病人的丈夫此时已经六神无主,卫生室的空气异常紧张。不能再耽误了!刘徽二话没说,背起病人就跑。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个劲地往前奔,把患者背过了维修的路段,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衫。救护车还没来,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不能停,不能停!多跑一步,病人就能早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了一分希望。他继续背着病人沿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五百米,终于见到了闪烁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上了车,刘徽却累成了一摊泥。
在刘徽卫生室里,高挂着一张“德高术湛”的木匾,默默地述说着一段温馨的医患故事:2000年的夏天,刘徽正在卫生室写医案,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开到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满头银丝的老者,一进门就把一个教师资格证“啪”地一声丢在柜台上,派头很大。老者叫佘仕太,阆中人。妻子黄英贤双目失明,怕冷、怕风,每天大汗淋漓,严重时能浸湿草席。老佘到处求医问药,花费无数,始终没有根治。这不,今天他带老伴找刘徽治病来了。老佘的口气很冲:“小伙子,治好了,我给你敲锣打鼓送块匾;治不好,阆中那一方的病人你就不要再看了!”刘徽一语不发,一边给黄英贤搭脉,一边仔细琢磨这个奇怪的病。终于,他灵光一现,在古代名医李东垣的记载中找到了医案。原来,这是一个由阴虚引发的汗症。刘徽开出了“补中益气汤”,连吃三剂,黄英贤居然痊愈了。老佘十分感动,不仅送来了木匾,而且做起了刘徽的义务宣传员,让刘徽的名气传遍了阆中。
在刘徽的卫生室,悬挂了一面面“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扁鹊妙手,华佗仁心”“医德双馨”锦旗。
凭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他在全村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是家家户户的座上宾、保护神。同时,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四邻八乡得到刘徽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年轻医术高,服务态度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余年,默默执守无愧好医生
2016年临近春节,在阵阵欢快的鞭炮声中,刘徽的卫生室开张了。用了10 多年的简易卫生室,已经容纳不下络绎不绝的病人。如果说刘徽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一个字:忙。
20年来,他诊治病人近20万人次、出诊近2万人次。村上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建室,他一咬牙,决定自己动手。他四处奔波、东拼西凑,自筹资金15万余元修建房屋,拿出了200平方米的整个一楼用作村卫生室,并按照甲级村卫生室标准进行建设,实现了五室分开,流程合理,制度健全。而自己一家五口人,只能“蜗居”在楼下十几个平方米的地下室用餐。开张那天,周围十里八乡来了10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他诊治过的病人,场面十分壮观。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他还负责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认为,“把这项服务搞好了,全村的卫生宣传到位了,也是治病救人”。
由于六股树村地处山顶,地广人稀,村民白天忙农活,晚上才在家。为落实好惠民工作,保障村民基本医疗服务,刘徽白天忙完了日常诊疗工作,晚上便背着出诊箱、带上手电筒开始了逐组逐户的“夜间巡诊”。他每到一户,面对面给村民宣传防病知识、健康惠民政策,对重点人群管理进行随访登记,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就这样年复一年,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
对村民的身体状况他了如指掌:谁患过慢性病,谁对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他张口就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夜灯天使”。正是由于他的艰辛努力,全村公共卫生工作一直位居全县前列,村卫生室被评为“示范村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多次代表全县迎接省、市的检查和评估。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群众健康的拦路虎。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底线:不开大处方,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能用中药的绝不用西药。
“都是老乡,挣几个钱很不容易,行医对于我而言,不单纯是个职业、是个饭碗,更重要的是一份信仰、一种操守。”刘徽说得很平淡。20年前,曾经挽留刘徽当乡村医生的老支书刘福先衰老了,脑梗塞、糖尿病、高血压接踵而至,加上他女儿刘小芳五年前高位截瘫,家里生活异常艰难。2017年冬天,刘徽发起刘小芳的众筹,捐款5000元。在出诊回来的路上,他脑子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乡亲们看得起病?想到众筹,他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乡亲们动员起来,搞“中药材众筹”?
苍溪是有名的中药材产地,目前已经形成百亿的一个大产业;六股树村地处全县中心地带,常用中药材随处可见。说干就干!刘徽与村两委充分沟通,发动村民采集柴胡、金钱草、金银花等中药材,以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村民看病时的中药开销,远远低于进口渠道的价格。没想到,这个倡议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他们都是明白事理的人,比谁都会算账:一来,外出放牛割草,顺便扯点中草药,还有微薄的收入;二来,看病捡药比其他药铺的药便宜多了,他们信得过刘徽。很快的,本地常见的中药材有了保障,为解决“看病贵”提供了一条路子。
我哪儿都不去,不求宏图伟业,就在六股树守一方健康,为方圆百姓尽一份医生之责。
刘徽多次谢绝了一些医疗单位的高薪聘请,以钉钉子的精神,在六股树村不挪窝。20年来,在这里没一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没一户乡亲因病致贫返贫,“优秀乡村医生”刘徽说到做到了。
六棵树村虽小,却有一片地杰人灵民风朴实的天空。为了这片天地幸福,村医刘徽把自己化成了一朵祥云,用医者仁爱的感动又把自己演化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无愧于医者大美 ,其品行必受传承,其美誉永将留世。
有没有被刘徽医生的故事感动?
让我们再次祝贺他!
为他点赞!
来源:健康四川官微,市卫生计生委
责编:黄呈韵
审稿:王松、谢春燕
往期回顾
【庆祝首届医师节】广元优秀医师典型事迹展播 | 市中医医院严小明:家长信赖、孩子喜欢的儿科医生
( ̄▽ ̄)/喜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