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祥的医生情结

来源: 晋中卫生计生/jzwsjbgs

这是一个在卫生计生战线奋战多年的工作者真挚的心声;这是一个卫生健康宣传工作者发自肺腑的心声;这是一个对医生情有独钟的平常人的心声。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人到中年,不由自主的爱回忆往事,如烟往事越来越清晰。每逢祭日给父母上坟的时候,总要和他们叙叙旧,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忘不了对医生的那份情和意。

我的父亲是位医生,在他的那个年代虽说是为了养家糊口,可他对病人很热心,无论是本村的还是外乡的,他都热情诊治,有时候病人为了感谢父亲为他们治好了病,送来些鸡蛋、红枣之类,父亲都会拒收的,总是说:你们留着吃吧……

我从小体弱多病,一旦感冒,服用父亲给我开的药不超过三顿,感冒立即就好。所以当我有了感知的认识,认为父亲这位医生就是世界上最有学问和本事的人:一来是能领国家工资,二来治病救人很高尚。虽然当时父亲是半公半农的小集体人员。


父亲是位军人,在部队时从医六年,转业后去了一个村卫生所,每天背着药箱为群众服务。父亲属于全科医生,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后来调回我们镇卫生院。那时周边乡镇和周边县慕名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在我记忆里,父亲总是背着出诊箱,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全是由母亲来处理,而母亲也爱好医学,很用心,能记住一些方子,街坊邻居有个头痛脑热的,母亲的方子也很管用。

父亲的诊断桌前,总是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病人,可是他从来没有马虎过。对待任何一个病人,都是仔细问诊、询诊、检查、处方,始终是一视同仁。父亲喜欢抽烟,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影响工作。因为在基层医院工作,我记忆中,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次安静饭。急诊,来叫他了,别人处理不了的来叫他了……他一定是:随叫随到,从不迟疑。

1985年6月,我初中毕业,父亲去了一个卫生院当院长,但一直没有放弃给病人看病,父亲的意愿是让我姐姐学了护士,想让我跟着他学医。那年假期,我跟着父亲学起医来,他给病人诊治的时候让我在一边看,一边学着开处方,但因为没有医学基础,一直没有学进去。后来我上了高中,还是学了文科,高考落榜后,父亲对我很失望。1990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我们镇卫生院上班,那年父亲退休,卫生院直接返聘他继续上班,1997年7月父亲因病走了,留给我们的就是他厚厚的医学笔记和医学书本。

幸运的是,我的一个妹妹卫校毕业后当了一名乡村医生。我的爱人也在我们镇卫生院上班,她是中医科班出身,对父亲留下的那些书本很感兴趣,常常看到深夜。她苦钻技术,服务热情,她对病人治疗的原则是“能用三付药治好的病就不用五付药”,名气也越来越大,荣获了首届山西省晋中市名中医称号,而今,她继续进修学习,继续在她热爱的医学岗位上用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为乡亲们服务着……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间时间就流逝了”。斗转星移,记忆中的岁月已远去,“医”路走来,我没有“医”路坚守,没有真正从事了医生岗位,但我一直在从事医疗卫生宣传工作,对医生这个职业情有独钟,每天在电脑上敲打着自己喜欢的文字。有时候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传递对医生职业的一种尊重和敬仰,我认为多么华丽的词藻,都无法衬托这个“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群体。如果说神创造了人,让人经历生老病死,那么医生也许只能让你在这个轮回中走得慢些、再慢些,但他们愿意用双手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今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谨以此随笔与朋友们一起向生命致敬,为医者喝彩!

(来源:祁县卫计局  王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