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节气养生)处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来源: 长春恒康中医院/cchengkang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23

星期四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节气简介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表示躲藏、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三候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

老鹰感知秋日肃气,

开始狩猎。

猎获之物要陈列为祭, 

古人称为“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萧瑟之气弥漫。

三候|禾乃登

五谷各类农作物成熟,

迎来万物收成之季。

天气特点


1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

秋高气爽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3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习俗活动

1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据说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养生

1

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2

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3

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孩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4

多吃清热安神实物

处暑之后,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此外增加酸性食物,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同时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处暑饮食


1

枸杞雪梨汤

1、只取枸杞菜叶,洗干净。把枸杞梗清洗干净,捆成一扎。

2、胡萝卜去皮,洗干净后切块。洗干净雪梨,切块。洗干净蜜枣。

3、煲滚适量水,放入枸杞梗、胡萝卜、雪梨、蜜枣和姜片,水滚后改慢火煲约90分钟,取出枸杞梗,然后再放入枸杞叶续滚约20分钟,下盐调味即成。

2

蜂蜜红枣茶

1、红枣、枸杞洗净沥干水份,去掉枣核。

2、将红枣、枸杞加入适量水放入搅拌机打碎,倒入锅中熬至粘稠,趁热装瓶密封,随用随取。

3、饮用时取少量调入蜂蜜,热水冲泡即可。

处暑读诗


早秋曲江感怀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欢迎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处,向我院专家咨询您的健康养生疑问:)



↓↓↓



中医健康养生专家的微信号为:cchengkang

官方网站:www.cchkzyy.com
如需详细了解长春恒康养生专家请按照以下提示回复!
回复`1`了解医院概况。

回复`2`了解特色科室、专家团队等信息。
回复`3`了解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