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健康过“处暑”

来源: 泰和县中医院/thxzyy
点击“泰和县中医院”关注我们!

养生导语

立秋过后,紧接着就是夏季后的尾巴——“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尽,早晚转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处暑”及此节气的中医养生方法,让您健康度过这夏秋转季的节气!

宋代诗人仇远

              有诗云: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

开始凋零

禾乃登


各类农作物

逐渐成熟

处暑节气中,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此节气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处暑节气,建议在穿着上不宜急于增加衣服。古代中医学上的“春捂秋冻”,就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在夜里外出时是需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夜寝宜早睡早起,同时也要保护阳气,关好门窗,腹部做好保暖。白天宜多打开窗户通风,使空气流动,以排出屋内的湿浊之气。

        中医认为处暑后入秋,秋主燥,燥易伤肺。日常饮食宜清淡,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可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等清润食品。此时的精神调养需格外注意,宜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时时观照内心,调整心境,保持一个安定神闲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