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啥区别?

来源: 佐力药业/zuoliyaoye

      微量白蛋白尿指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渐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

       而肾功能减退不仅仅影响机代谢废物的排泄,研究表明这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同时,肾功能的减退亦影响降糖药物药效的正常发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给予严格的控糖以及控压,可以防止或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如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筛查呢?

       糖尿病容易引发肾病,造成糖尿病肾病,近几年,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也在直线上升,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线索,但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已属晚期表现,目前主张通过以下方法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1. 测定微量白蛋白尿(UAE):六个月内两次UAE>20~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尿路感染、梗阻等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2. 激发试验:在一定运动负荷下,正常人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却可出现蛋白尿。

3. 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均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4. 以99Tin-DPT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5. B超、X线摄片检查: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密切。微量白蛋白尿不仅表示肾小球滤过屏障障碍,同时还表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发现其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2017 ADA对DKD患者的筛查给出了以下建议,根据DKD患者的eGFR数值需要不同的处理。


表1  2017 ADA DKD患者筛查管理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之后每年都应该做肾病变的筛查,最近本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一些非糖尿病性肾病,但是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

那么微量白蛋白尿与显性蛋白尿的区别在哪里呢?蛋白尿很明显时,会显示尿常规中尿蛋白一项有加号,当然尿蛋白出现加号并不一定就是显性蛋白尿,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尿液非常浓缩的情况,正常人也会有尿常规尿蛋白的加号,甚至在尿液非常浓缩时,尿常规的尿蛋白还会出现2+,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却并不一定超标。只有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150mg/24小时时,才能证实达到了显性蛋白尿,达到显性蛋白尿也还不一定是病理性的,比如有生理性蛋白尿,也有尿路感染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破碎后形成组织蛋白对尿蛋白定量形成的干扰性升高,这要根据尿常规的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就是微量白蛋白尿。尿液中白蛋白含量极少,20~200ug/min(30~300mg/24h)范围内的白蛋白尿,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为放免法,收集24h尿,或者白天定时排尿,饮水利尿所获值相似,夜间尿则测值下降25%。也可以用尿蛋白/肌酸比值(ug/umol)表示,当比值大于3.5可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阳性,但必须2次以上阳性才有临床意义。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功能损害的最敏感指标。如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如果尿白蛋白定性阴性,也不可高枕无忧。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重复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如3个月内3次检测中,有2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就意味着已经进入糖尿病肾病3期。而如果3次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均为阴性,就可以改为半年检测1次

 

表2 微量白蛋白尿和白蛋白尿的分类


当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阳性后,应当做尿蛋白定量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轻重。需要准确量取24小时尿。24小时尿的留取方法:可选择早7点(或固定时间点)时将尿液排出,弃去;7点(或固定时间点)以后的尿液全部收集于一个已添加相应防腐剂的大容器内,至第2天早7点(或固定时间点)将最后一次尿液收集于容器中,混匀,并准确量取尿量后进行检测。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尿液标本的留取工作。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5克即意味着已经进入糖尿病肾病4期,这时候肾脏病变的进展就是不可逆的了。

文章部分摘自:《医脉通,医脉通内分泌科》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参考资料:

[1] ADA. Diabetes Care 2017;40(Suppl.1):S88-S9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4-67.

[3]许曼音.糖尿病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