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将至温差拉大,市民养生防病要做好这四“点”

来源: 享乐康/xlkyykj


1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个节气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伏天也宣告结束。但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也常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导致昼夜的温差进一步拉大。处暑节气前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市民,养生防病这四“点”要做好!

盖得多一点 护关节



专家介绍,同样是夏季吹空调,很多人天气炎热的时候吹没发现什么问题,处暑节气到了却感觉不适了。这主要是因为三伏天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都是比较旺盛的,虽然有空调的寒气侵袭,但是不会感觉太明显。



处暑之后,天气渐渐转凉,尤其是伏天结束之后夜间的寒凉之气更加明显,人体的阳气也逐渐衰退,刚入睡的时候也许还感觉不到,但是到了深夜空调的寒凉之气与室外的寒凉之气叠加在一起,如果侵入到经络和骨关节就会出现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所以建议处暑之后晚上开空调的家庭最好定个时,半夜的时候就不适宜吹空调了。


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处暑节气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特别是又在处暑节气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芳提醒广大读者,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处暑节气的到来也代表着伏天的结束,“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 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读者朋友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会感到懒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 少发霉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30℃上下,但是却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专家提醒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但是病菌容易聚集室内,但是出伏

      以后读者如果不在家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读者朋友,

      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           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

      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享乐康商城”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享乐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