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处暑时节 清润养阴防秋燥

来源: 吉林卫生计生/jian-kang-ji-lin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由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处暑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养生


早睡早起:《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阳气收敛,天气清肃,为顺应自然,人们应当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使情志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大体上,晚上22:00前入睡,早晨6:00左右起床即可。当然,如果能再早一点入睡的话,就更好了。



防暑防晒:古人云:"处暑十八盆",指处暑炎热,每天需一盆水洗澡,十八天节气变换后就好了。可见,此时还需谨防暑热,切不可对秋老虎掉以轻心。此外,处暑时节,阳光猛烈,紫外线容易灼伤皮肤,因此,外出还须做好防晒准备。


保卫后颈:天气炎热,公交、地铁及车厢内外温差较大。处暑闷热潮湿,人在满头大汗时毛孔张开,进入空调车厢后一阵寒气袭来,极易感受风寒。因此,在进入车厢前最好先将汗水擦干,并尽量与空调出风口保持距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后颈部不可直吹凉风,因颈后有风池、风府二穴,邪风最易入侵。古人外出必穿立领外套,除着装美观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谨避风寒。



食宜清润:处暑虽热,但已含秋燥之意。因此,处暑饮食宜以清淡滋润为主。时令水果如:梨、葡萄、西瓜等;时令蔬菜如:百合、银耳、茄子、莲藕等;禽类如:鸭肉、鸭蛋等;主食如:粳米、薏米、红小豆等,皆可酌情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宜适量,不可过饱,更不能贪凉饮冷,肆食辛辣油腻之品。



护肠养胃: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按时吃饭。胃肠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到点就分泌消化液。


精神调养: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轻松运动: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处暑习俗


祭祖: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迎秋: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来源:健康吉林12320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