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说过糖尿病,但对糖尿病前期很不了解,它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呢?其实糖尿病前期就是糖尿病的必经步骤,它指的就是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包括糖耐量受损(IGT) 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
一、界定标准
WHO(1999年)标准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1)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 mmol/L;(2)糖耐量异常指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耐量试验2h血糖介于7.8~11.1 mmol/L。
二、高危人群的识别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
➤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
三、疾病转归与筛查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长期转归一般为:1/3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1/3人群仍维持糖尿病前期状态,1/3人群血糖恢复正常。
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此外,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筛查并治疗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四、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即已发生,这类人群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而且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也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但鉴于糖调节受损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且通过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逆转的可能性,因此也是血糖干预的最佳阶段。
那生活中有哪些方式可以干预呢?
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1、运动干预:
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干预应根据个人运动测试能力结果,推荐中等或较大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建议该人群坚持每周锻炼4~7天,每次40~60分钟,运动强度控制在40%~60%储备摄氧量或储备心率。
2、饮食干预: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有防治作用,而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有益。这类膳食通常包括低热量、低脂肪,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种子,低至中量的鱼肉、禽肉和乳制品,以及少量红肉;高蛋白质饮食(碳水化合物提供40%能量,脂肪30%,蛋白质30%)相较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提供55%能量,脂肪30%,蛋白质15%)逆转糖尿病的水平更高,同时更能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对于肥胖和超重者应该减重,让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24kg/m2),或者将体重至少减掉5%~10%,每日饮食总能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体力活动每周增加到250~300min。
马运贤,女,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盐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运城市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委员会委员,运城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委员会委员,运城市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委员会委员。曾进修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内分泌科。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内分泌研讨会。曾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运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全区、医院先进个人。
打造百姓放心医院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丨咨询电话:0359-2267540
丨医院地址:运城市凤凰北路152号
丨市内交通:市内乘坐1路、6路、7路、20路公交车到购物中心下车,向北行走100米即可到达;2路、10路、12路到原汽车站(现凤凰财富广场)下车往南100米即可到达。
丨 盐医理念:尊道笃爱 医者仁心
厚德 博学 团结 奋进
看完了,不妨在下面为内分泌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点个赞~